 |
圖為陜西省延安市市區一角。新華社發 | 綠色成為主色調
在人們過去的印象中,陜西是這樣的: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無論是黃土高坡的“黃”,還是黃河水的“黃”,一片昏黃之色似乎成為人們心中對陜西抹不去的影子。[詳情]
“陜西蘋果”走向世界
像兵馬俑和壺口瀑布一樣魅力非凡,“陜西蘋果”開始在世界范圍受到歡迎。陜西省省長袁純清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去年陜西蘋果生產650萬噸,出口70多個國家和地區,“陜西蘋果”已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知名品牌。[詳情]
讓農民看病就醫不再難
自2004年陜西省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以來,大病統籌、門診慢性疾病定額補助、單病種定額付費、直通車報銷等辦法,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詳情]
尋找經濟平衡發展之路
一方面是經濟飛躍發展,另一方面是粗放經營帶來的環保、節能等問題。從廣闊的黃土高原,到古老的關中平原,再到山大溝深的秦巴山區,陜西這塊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正在進行其歷史上最快的工業化,產生著這塊土地上最深遠的影響。[詳情]
中國“西雅圖”正在崛起
我國航空界對于發展大飛機一直存在“東西之爭”、軍機民機之爭和體制之爭,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人能輕視陜西的航空力量,因為每個航空人都知道,沒有陜西航空界力量的參與,中國的大飛機夢是無法實現的。[詳情]
黃土高原崛起國家能源基地
位于黃土高原中部的陜北地區,到處都是蒼涼而貧瘠的黃土。然而隨著深埋于黃土下豐富的煤、油、氣資源的開發,一個國家級的能源基地正在黃土高原迅速崛起。[詳情]
“鐵公機”叫響基礎設施建設
鐵路建設不斷掀起高潮,高速公路網四處延展,國際航線陸續開通——地處西北“門戶”的陜西省近年來加快以“鐵公機”即鐵路、公路和機場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日漸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不僅迅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還有效緩解了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