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潛力”“機遇”,這是前不久馬來西亞七大鄉團的代表在海南考察時,提及頻率最高的三個詞。僑領林秋雅說,海南自貿港充滿開放包容活力,期待更多企業來此開拓商機。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4年來,海南努力優化營商環境,厚植開放發展根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地;以項目化清單化全力推進,打響封關運作準備攻堅戰。
集裝箱貨輪在海南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裝卸貨物。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手機掃掃“一戶一碼”,商家信用情況一目了然。信用好的,政府部門重點推介;信用差的,執法隊伍重點督察。在三亞海鮮市場,曾經備受詬病的“海鮮刺客”蹤跡難尋。
讓守信者處處便利,失信者時時受限。2022年,海南省營商環境建設廳揭牌成立,將“誠信海南”作為營商環境基礎工程推進,超百個省級社會信用應用場景接連亮相。信用制度在項目審批、企業監管等政務服務領域亮起“紅綠燈”,保障投資者的公平權益。
“營商環境是開放發展重要的‘軟環境’。”海南省營商環境建設廳副廳長王雪皓說,海南舉全省之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先后頒布實施一批重要的相關法規和政策,在全國率先探索“承諾即入制”“準入即準營”,常態化開展“政企面對面”“我陪群眾走流程”等政企政民溝通交流活動。
工程建設審批時間較前兩年壓縮50%;截至今年3月底,市場主體數量較2019年增長322%……海南省近年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形成了高位推動、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營商環境建設工作格局。
海南自貿港建設要求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至今已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140項,助推營商環境優化和社會治理水平提升。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近年來,海南實際利用外資、新設外資企業數量等指標保持高位增長態勢,英特爾、雀巢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落戶海南。海南自貿港“朋友圈”不斷擴大,向內,粵瓊、湘瓊先進制造業合作產業園開工建設;向外,海南發起了全球自貿區(港)伙伴關系倡議,當前成員已達34家。
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5月29日,文昌。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的“心臟”和“血管”——加注供氣系統,順利通過預驗收,后續將承擔為火箭系統輸送能源動力的重任。建設發射中心,發展航天科技,打造航天旅游,文昌已由“椰鄉”逐漸蝶變為一座航天新城,未來產業拔地而起。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在產業發展方面,海南勾勒出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藍圖。
2023年,海南全省旅游總收入比2019年增長71.4%;海上風電、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模組、芯片設計制造、石化新材料等新產業、新項目開工或投產。據統計,海南四大主導產業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六成。
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海南利用氣候溫度、海洋深度、地理緯度和生態綠色比較優勢,提出向種圖強、向海圖強、向天圖強、向綠圖強、向數圖強。
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副主任石耀東說,海南已擁有2800多家種業創新企業,聚集了上千家海洋裝備制造、資源開發利用、海洋生物醫藥等企業,并著力打造“清潔能源島”和數字經濟產業。
2023年,海南全社會研發投入資金比2019年增長201%,增速連續4年保持全國前列。種業、深海、航天等未來產業,正加快從“未來”照進“現實”。
封關準備全面鋪開
熱浪翻涌之中,工程車輛來回穿梭,施工人員揮汗如雨。海南自貿港機場口岸等封關運作項目建設現場一片忙碌景象。
“我們的目標是做到人員自由流動、無感通關,同時做好貨物進出管理。”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基建管理中心副經理彭濤介紹說,機場基礎設施建設和硬件設備安裝調試工作現已全面完工,并進行了“二線口岸”通關模擬演練和安檢查驗流程的初步驗證。
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一號工程”,封關運作準備工作全面鋪開。
截至目前,封關任務清單、項目清單、壓力測試清單“三張清單”中,海南31個封關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工,27項壓力測試任務已實質性開展22項,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擴大至全省重點園區,正緊鑼密鼓推進進口征稅商品目錄、禁止限制進出口貨物物品清單、海關監管辦法等封關配套政策的制定工作。
石耀東說,今年海南組織開展封關運作準備攻堅戰,將全面完成封關運作軟硬件項目建設,同時結合封關運作需要,持續開展模擬演練,確保壓力測試充分開展、應測盡測,做到大樣本、全覆蓋。
展望封關之后,海南自貿港與世界各地的貿易和投資將更加頻繁、更加自由便利,能更有效匯聚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資源,成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生動注腳。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