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技術將成為未來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關鍵一環。AI制藥、AI診斷將在中醫臨床上發揮功效,幫助肺癌、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等患者緩解病痛。”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在第二屆“沂山論健·中醫藥與大健康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開幕式主題發言中指出。
本次大會由山東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聯合主辦,濰坊市中醫藥學會、濰坊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濰坊市中醫藥產業發展促進會、兩儀泰和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承辦。山東省、濰坊市以及臨朐縣政府相關領導、院士、國醫大師、岐黃學者及企業負責人等出席大會。新華社新華健康信息服務平臺為此次會議提供獨家媒體支持。
“岐伶軒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區域內,是全球第一個基于音色和藥膳進行身心雙重調理的餐廳。在餐廳里,針對情緒調理,我們開發了一個APP,即每個人就餐時是什么情緒,只要點一下餐臺平板電腦上注明不同情緒的京劇臉譜就行,因為每個臉譜代表一種情緒。就餐者點進去之后戴上骨傳導耳機,就可以通過聽特定頻率音樂、看特定色彩構成的畫面,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調節。這就是中醫提出的情志療法。”程京展示了這家餐廳的一幕幕照片,他們自主研發的目診儀也用在了藥膳配制中。據介紹,用餐者在吃飯前,先用目診儀做一下雙眼檢測分析,然后將分析的結果直接送到岐伶軒大廚們的計算機上,大廚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情況專門進行藥膳配餐烹飪。
目診儀是中醫理論與AI技術相結合的產品。目診儀以中醫目診實踐和西醫球結膜微循環理論為基礎,結合臨床大數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無影成像光學技術,對眼象進行高清采集、特征提取和綜合分析,可自動判斷中醫證候和易發疾病,并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為中醫臨床診療提供“影像學”檢測工具。
據程京介紹,目診儀已廣泛應用于全國300多家中西醫診療機構。此外,目診儀未來還可用于監測糖尿病、肺癌、骨質疏松等多種慢性疾病。他透露,已經和相關人員合作,進行了2500多例肺癌病人的標本采集,建立了相關算法。到目前為止,單中心做出來的數據靈敏度、特異性和準確度都超過90%。
除了目診儀,程京介紹說,他們歷時八年,發揮多學科交叉創新優勢,基于世界首創的全景化疾病通路數據庫和超大規模中藥分子功能數據庫,用AI技術構建了中藥組方篩選大模型即分子本草技術,為創新中藥的快速研發及作用機制的科學闡釋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悉,分子本草技術從傳統的經典理論和經驗用藥入手,結合現代生命科學和人工智能技術,針對國際醫療難題——慢性心力衰竭開發了全新的方劑,即黑黃赤珠飲方劑。程京說,該方劑現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在臨床觀察實驗中,該方劑對水腫、喘憋、氣短、乏力等癥狀表現出了很好的臨床療效,對于慢性心衰患者心肌細胞、腎細胞等疾病信號通路改善率達到90%以上。自去年4月起,該方劑已在15家權威醫院開始進行多中心臨床試驗。“這個藥兩年前就已經在臨床上做大規模驗證,通過分子本草技術平臺開發創新中藥速度非常快。”他說。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