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CG(Dynamic Uncertain Causality Graph)智能醫療云平臺是我國原創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能助力培養區域全科醫生,為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提供有力支持,打造健康中國示范樣板。” 國際核能院院士、中國科協原黨組副書記張勤在第二屆“沂山論健·中醫藥與大健康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開幕式主題發言中介紹說。
據悉,本次大會由山東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聯合主辦;濰坊市中醫藥學會、濰坊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濰坊市中醫藥產業發展促進會承辦。山東省、濰坊市以及臨朐縣政府相關領導、院士、國醫大師、岐黃學者及企業負責人等出席大會。
DUCG動態不確定因果圖是我國原創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由張勤院士提出并開創的。DUCG智能醫療云平臺是該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重大應用,由張勤院士帶領的計算機技術團隊和國內頂級三甲醫院各科室專家共同完成,通過匯集各個醫學專家的知識構建而成的醫生AI助手,由北京予同智能負責將其商業化應用。
“深入開展醫療衛生領域的智能技術研發,我們發現DUCG智能醫療云平臺是基于因果關系(對現實世界的理解)而非大數據擬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論體系。”張勤指出,目前國際國內流行的人工智能存在一些缺陷,DUCG是可審核、可監督、可追溯、可信賴的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表達復雜的不確定性因果知識,系統診斷的正確性不依賴應用場景,診斷模型基于專家知識構建,診斷結果、推理過程、計算方法均可解釋可呈現可更新。
據介紹,患者在就診前可以通過DUCG問診和智能分診導診,對自身病情有初步判斷,避免延誤就醫時機的同時也防止掛錯號,減少醫療資源浪費。
在就診過程中,醫生通過該系統可以體驗到國內一流專家全科會診指導的效果,了解三甲醫院專家在問診過程中的思維方式以及所關注的所有細節。完成問診后,系統將根據問診過程一鍵生成標準合規的電子病歷,大幅減少醫生的工作負擔,同時平臺還內嵌了權威指南、專業文獻以及合理用藥系統,幫助基層醫生進行治療決策。
同時該平臺可以向衛健主管部門提供結構化的真實醫療數據,促進各機構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為區域公共衛生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
“我們的團隊與北京協和醫院等著名三甲醫院數十位臨床專家深度合作,已完成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腹痛、腹瀉、腹脹、 暈厥、耳鳴、耳聾、耳痛、反酸、燒心等 60 多個主訴癥狀的診斷模型構建和測試,覆蓋 1000 多種疾病、10000多個 ICD-10 疾病代碼,通過了第三方三甲醫院回溯性病歷測試驗證,正確率 95%以上,其中每種病(含少見病)正確率達到80%以上。”張勤說,目前該系統已在山東青島膠州、嶗山等區、重慶忠縣等地三級醫療機構落地應用,累計診病 140多萬例、僅發生過 17例診斷錯誤,統計顯示可提高基層醫生的診病能力(病種)數倍。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