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6月30日從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獲悉,為貫徹落實6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2000億元,進一步加大對“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金融支持力度,發揮精準滴灌作用,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促進擴大就業,支持經濟內生動力恢復。
具體來看,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分別增加額度400億元、1200億元、400億元,調增后額度分別為8000億元、17600億元、7400億元。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切實支持“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服務普惠金融長效機制建設。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國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余額2.6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市場需求仍然在逐步恢復過程中,需要出臺一攬子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是擴大市場需求的重要領域,需要金融提供相應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不僅有助于這些領域低成本獲得融資,而且有助于推動經濟持續向好。
“一方面,從使用用途看,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能夠引導資金向目標領域傾斜,實現資金精準滴灌。另一方面,支小再貸款雖然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但對流動性總量也會帶來影響,這有助于一定程度上補充流動性供給,增強金融機構整體信貸投放能力。”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實際上,近段時間以來,貨幣政策持續發力推動經濟持續恢復。6月以來,包括公開市場逆回購、SLF(常備借貸便利)、MLF(中期借貸便利)在內的政策利率持續走低,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也同步下行。
展望未來,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考慮到目前宏觀經濟修復的形態、節奏與力度,經濟內生動力、社會有效需求還需要包括貨幣政策在內的宏觀政策繼續呵護與刺激。“貨幣數量和社會融資總量的增長還有適度寬松的空間,貨幣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以及與其他宏觀政策的協同性、組合性都有進一步加強的空間。”他說。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也分析稱,應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從貨幣政策看,應綜合運用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繼續進行降準降息,長短結合、量價并舉,有效調節市場流動性和利率水平,并將流動性更加精準地滴灌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在一些平臺上這類“入駐店鋪”數量較多,不僅騙取大量彩民錢財,還導致數額不菲的彩票投注資金“體外循環”。
國資央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投身海南自貿港建設,在政策實踐、產業引領、園區建設、營收稅收貢獻等方面不斷強化戰略支撐作用。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