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城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人壽”)連續增持浙江交科、中原高速觸及舉牌線。今年以來,險資舉牌熱情升溫,不到半年已舉牌五家上市公司,數量相當于前兩年的總和。業內人士認為,保險公司傾向于配置回報穩定和具備長期成長性的股票,相關領域加大投資布局,符合其自身定位與資金特性。
潘悅 制圖
今年以來險資舉牌頻繁
6月2日晚間,浙江交科公告稱,公司股東長城人壽于6月1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252.01萬股,增持比例為0.097%。本次權益變動前,長城人壽持有公司股份1.28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9319%;本次增持后,長城人壽持有1.31億股,持股比例達5.0289%,觸及舉牌線。
同日,中原高速披露,公司股東長城人壽于當日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802.9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35728%。此次增持后,長城人壽共持有公司股份1.12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00001%,同樣觸及舉牌線。
相關公告顯示,兩次買入的資金來源均為長城人壽自有資金,舉牌股票將納入其權益類資金管理,增持行為是基于保險公司自身配置需求以及上市公司配置價值考慮的長期投資,不排除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的可能性。
從市場表現看,浙江交科與中原高速6月2日晚間發布公告后,6月5日早盤股價均出現不同幅度的高開,當天分別收漲3.41%與1.10%。
進入2023年,保險公司出手舉牌上市公司頻率有所上升,除上述兩次舉牌外,險資此前還曾三度舉牌上市公司。而2021年和2022年合計僅有五次險資舉牌,其中有兩次為被動舉牌。
3月3日,中國太保公告顯示,中國太保及控股子公司增持光大環境H股股票,觸發舉牌,舉牌后中國太保及控股子公司共持有光大環境H股股票由此前的1238.4萬股變為3.07億股,占其總股本比例由此前的0.2%變為5%;2月10日,陽光人壽獲配首程控股H股股票2.53億股,占其總股本的3.36%,權益變動后陽光人壽及關聯方合計持有首程控股H股股票4.56億股,占其總股本比例為6.05%;1月13日,中國人壽公告,已通過定向增持舉牌萬達信息,增持完成后中國人壽及一致行動人持有萬達信息的股份由18.17%上升至20.32%。
國家戰略方向績優公司受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浙江交科專注發展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主業,主要包括道路、橋梁、隧道、軌道交通、港口碼頭、地下工程等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設計、施工、養護及工程項目咨詢與管理業務;中原高速主營業務為經營性收費公路的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等。
“舉牌其實也是一個信號,與權益市場開始回暖和新基建回升有關?!睂ν饨洕Q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謝遠濤指出,很多保險產品的久期超過15年,而基建投資周期也很長,與國家發展趨勢相匹配的大的基建項目非常適合險資。
從行業來看,與2017年以前險資青睞房地產有所不同,今年險資舉牌的行業多集中在與國家戰略相關的領域。對此,東興證券非銀金融組首席分析師劉嘉瑋認為,房地產行業景氣度下行令行業標的資本利得獲取難度提升,而基建行業直接受益于經濟復蘇和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投資潛在回報更高。
在2022年業績說明會上,多家上市險企也表示將加大對于權益市場的配置比例,更青睞國家戰略方向的績優股。
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鄧斌稱,看好今年股票市場結構性機會,對今年投資業績有較強的信心。配置方面則主要沿著國家戰略方向,看好消費、數字經濟、碳中和、電子等領域。
太保資產總經理余榮權則表示:“今年在增配高股息、業績穩定的行業龍頭組合的同時,布局符合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方向的成長優質公司,包括消費服務、醫療健康、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專精特新、能源安全和產業鏈安全等方向?!?/p>
“由于險資的長期投資屬性,保險公司更傾向于配置回報穩定和具備長期成長性的股票?!逼杖A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模式,險企在綠色環保、科技創新、數字經濟和新基建等領域加大投資布局,也符合其自身定位與資金特性。
新會計準則下或有更多舉牌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以下簡稱“新金融工具準則”)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以下簡稱“新保險合同準則”)兩個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做好資產波動性和收益性平衡,成為險企面臨的挑戰。其中,新金融工具準則的金融資產分類,變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新保險合同準則下,按照利潤來源,區分承保業績和投資回報業績分別列示。
業內人士指出,從資產負債來看,新會計準則帶來的影響逐漸浮現,疊加二級市場估值處于較低水平,今年或有更多險資舉牌。“一方面,今年資本市場估值逐漸回暖,險資在上半年把握估值低點的機會來配置權益資產,而且市場利率處于下行周期,預期權益投資更能穿越周期,或者匹配負債成本的投資回報,因此加大權益資產配置或將是今年險企的共識。另一方面,從今年開始,上市險企執行新的會計準則,資產端的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二級市場股票投資要求按照公允價值計量,而險企通過舉牌來實現權益法核算,可以減少當期損益的波動性,這一因素也會產生險企更多的舉牌行為。”周瑾表示。
劉嘉瑋也認為,經過從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持續調整,二級市場整體估值已回落至較低水平,其中部分行業的部分優質標的被嚴重低估,給險資舉牌提供了更多選擇。同時,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和長期資產荒的情況下,險資投資高股息權益標的需求提升,亦增加了舉牌的必然性。
圍繞“數實相融 算啟未來”這一主題,2023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日前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