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人民銀行于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重點在普惠金融,給予市場更多的長期資金。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人士表示,央行此次定向降準既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間點的特殊性,也有比較長時期以來宏觀政策調控的連續性。定向降準既有助于保持流動性充裕,穩定金融市場預期,更能夠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緩和疫情期間的經濟下行風險。
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預計年內還會繼續降準
2020年,疫情給經濟下行帶來很大的壓力。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下調了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了較大的下行壓力。中國人民銀行定向降準既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間點的特殊性,體現比較長時期以來宏觀政策調控的連續性,和最近全球股市的急跌也有關。降準是近年來中國應對經濟增長率下行的做法。此次定向降準的銀行范圍較大,力度也較大。預計釋放5500億元,這個數量相對于中國目前的經濟體量來看,杠桿的撬動作用還是比較有限的,所以,預計年內還會繼續降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洋對本報記者表示,降準能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在我國,由于新增外匯占款趨勢性下降,從而基礎貨幣創造受限,降準就具有對沖性的貨幣政策工具特性。故自2018年以來多次降準。2020年1月6日再次降低0.5個百分點,并不代表貨幣政策持續寬松。降準有定向降低和普遍降低兩種方式。定向降準更具有結構性工具的特點,針對性強,能對金融機構起到激勵作用。本次定向降準是一次普惠金融的定向降準,用于支持金融機構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同時又是“三檔兩優”存款準備金率框架的規定動作。定向降準能增加銀行可貸資金,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通過銀行傳導可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特別是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本報記者表示,央行此次定向降準包括兩個方面,據商業銀行普惠金融貸款投放情況調整其適用的準備金率水平,部分普惠金融貸款投放力度較大的機構能夠獲得額外的準備金率優惠。這一部分年度考核調整所釋放的資金規模為4000億元。對得到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優惠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這一部分降準釋放的資金規模為1500億元。在中資銀行中,包含多家股份行在內的中型銀行對非金融機構和住戶的負債占全部中資銀行的比例僅為19%,低于大型銀行的54%和小型銀行的27%。但中型銀行對非金融性公司債權的占比達到25%,顯著高于其對非金融機構和住戶的負債占比。這意味著,中型銀行在吸收存款占比較低的情況下,給實體企業提供了較多的金融支持。由于吸儲壓力較大,股份制銀行的存款成本較高,因此,有必要放松股份行普惠金融考核要求,降低股份行的負債端壓力,補齊降成本的短板。
在魯政委看來,降準既有助于保持流動性充裕,穩定金融市場預期,更能夠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緩和疫情期間的經濟下行風險。對銀行間流動性而言,降準有利于將市場利率維持在低于政策利率的水平。
加大對普惠金融領域信貸支持央行寬松仍將持續
疫情影響了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據2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課題組發布的調查顯示,近八成小微企業表示,業績相比正常狀態變差,超過半數小微企業靠自有資金難以堅持超過三個月。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對本報記者表示,央行定向降準還有三重考慮。首先,推動復工,釋放中長期的便宜資金,有助于企業渡過短期的難關。其次,適當推動實體經濟的信用擴張,為經濟增長創造適宜的社融與貨幣供應量的增速,達到逆周期調節的作用。再次,應對海外疫情擴散帶來的負面沖擊。在逆周期調節過程中,財政發力是必要的,寬松的貨幣條件也必不可少。預計未來央行寬松仍將持續,降息值得期待。
王洋表示,在當前防控疫情、復工復產的關鍵時刻,對受沖擊較為嚴重的小微、民營企業定向支持,能夠更好實現穩增長、穩就業目標,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考慮疫情正在多國擴散,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各國貨幣政策普遍趨于寬松。而我國準備金率相對發達國家仍然在偏低水平。我國后續貨幣政策仍有進一步降準空間。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佩珈表示,央行此次定向降準兼顧主動推動和事后激勵,大型商業銀行每年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85億元,有效激勵了商業銀行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未來,隨著LPR改革推進,整體市場利率和貸款利率將進一步下行,實體經濟發展所面臨的融資約束將不斷改善。更多經濟體將出臺規模更大、節奏更頻繁的寬松政策,全球低利率環境為我國貨幣政策提供更大的轉寰空間。
中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梁中華表示,僅依靠降準是不夠的,未來還需要進一步降息,后續MLF和逆回購利率大概率也會降。
?
近日,長江上游水、公、鐵通道正加快恢復,物流“大動脈”基本暢通,但局部還有貨物壓倉的情況,物流業全面復蘇仍面臨一些制約因素。業內人士建議,加強全鏈條統籌協調,實施精準扶持,全面激活物流體系,為經濟復蘇提供有力支撐。
面對疫情和油價暴跌帶來的雙重壓力,“三桶油”將通過開拓市場、優化調整、壓減資本支出等一系列措施,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生產經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