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阿聯酋迪拜市中心30多公里的西南海岸附近,一座清潔燃煤電站——由中國企業哈電集團建設的哈斯彥項目正從荒蕪的沙地拔地而起。該項目建成后,將為迪拜提供20%的電力能源。不僅如此,哈電集團還花費數千萬元,對施工區域內的珊瑚、魚類、瀕危珍稀物種鷹嘴海龜進行保護。這些做法贏得了當地人的信任和稱贊。
哈電集團是老國企深耕海外市場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一些老牌國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加快“走出去”的基礎上,進一步依托創新驅動“走上去”和共建共贏“走進去”,與世界各國企業同臺競技,“筋骨”愈發強健,成為中國企業打拼海外市場的一支“生力軍”。
在中車齊車公司的廠區,起重機吊起出口澳大利亞的自卸式煤炭漏斗車。記者 王建威 攝
走出去 從“拜師學藝”到與世界巨頭同臺競技
在南美洲國家厄瓜多爾,今年6月竣工的長達900公里的50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線路,將源源不斷的電能送至厄瓜多爾全國,其建設者正是哈電集團。
“高溫、降雪、沼澤、高海拔缺氧、火山噴發和地震,很少有比這更難的工程項目了。”哈電集團員工胡騰霄介紹,這是厄瓜多爾第一個國家級500千伏骨干網輸變電項目。
自2011年進入厄瓜多爾市場,哈電集團已承建埃斯梅拉達二期熱電、美納斯水電等多個重要工程。
“雖然中國的發電設備研制比西方晚近百年,但現在卻追趕上來了,一些領域還實現了反超。”85歲的原哈電集團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吳愛中說。
汽輪機廠是“一五”時期蘇聯援建的重點項目,當時的156個援建項目中汽輪機廠占了兩項。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公派留蘇學習的吳愛中歸來后從技術員一步步做起。“我們虛心學習,最初完全按照蘇聯的設計圖紙生產,后來又試著創新,慢慢地和更多的各國企業交流,不斷縮短技術差距。”吳愛中說。
從“拜師學藝”起步,哈電集團這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明星國企”,在向各國先進技術學習的過程中發展、壯大、創新、引領,到如今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力驅動設備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1983年,哈電集團建設巴基斯坦古杜電廠,實現中國重型裝備首次商業出口。
2006年,與澳大利亞一公司合作建設400兆瓦褐煤電廠,首次打入發達國家市場。
2008年,簽訂俄羅斯特羅伊茨克發電機組合同,依托蘇聯技術起家的中國發電設備反向出口到俄羅斯。
……
哈電集團總經理吳偉章說,海外不僅有市場,還是企業的眼界、實力、人才等進行全面鍛煉培養的重要平臺。
近年來,哈電集團經歷了從以國內市場為主,到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并重的轉變,迄今核電、水電、煤電、艦船動力等產品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業務占總營業收入約1/3。
走進哈電,墻上的14字企業宗旨“為世界提供動力,為人類帶來光明”十分醒目。“哈電一直專注專業,我們不干時髦的事,只做發電設備,做全球最好的發電設備。”吳偉章說,“我們的目標是與國際最好的企業比肩。”
在哈電集團哈爾濱汽輪機廠生產車間,工人在進行生產作業。記者 王建威 攝
在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工人正在進行水輪機頂蓋的焊接生產。記者 王建威 攝
走上去 從屢被“卡脖子”到自主創新“硬核”領跑
在澳大利亞廣袤的西部,一列綿延數公里長的重載貨運火車,正浩浩蕩蕩駛過。
“機車通過一個重載車鉤,拉起300多節貨車車廂,僅每個裝滿鐵礦石的車廂就重達160噸?!敝熊圐R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下稱“中車齊車公司”)國際貿易部部長王勇說,“你可以想象這小小車鉤要承受多重的力量。”
這款由中車齊車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重載貨車車鉤,應用于大噸位牽引,車鉤強度比國際上主流車鉤的強度高40%左右。
在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中車齊車公司總部,亞洲首個鐵路貨車整機疲勞與振動試驗臺正在運行?!败囕v在此試驗20天,就能取得線路上運行25年的各種數據,極大地縮短了從研發、試制到運營的周期。”中車齊車公司副總工程師吳天園說。
作為共和國鐵路貨車制造行業“長子”和龍頭企業,中車齊車公司主導了我國鐵路貨車迄今4次大的升級換代,相關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依托的正是科技創新這一核心競爭力。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讓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時更順利?!蓖跤抡f。
1999年,中車齊車公司向澳大利亞出口3臺集裝箱平車,實現首次向發達國家市場出口整車。近5年來,中車齊車公司出口到澳大利亞的各類鐵路貨車已占該國市場份額約40%。
截至目前,中車齊車公司建成了行業唯一的國家重載快捷鐵路貨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以鐵路貨車整機疲勞與振動試驗臺為代表的9大功能試驗研究基地,鐵路貨車、高鐵救援起重機等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外行人眼中外表“粗笨”、缺少光鮮亮麗元素的鐵路貨車,其實創新元素與科技含量并不少。
王勇指著車輪上的轉向架說,雖然結構看似簡單,但對軸承、側架、制動梁、彈簧減震等每一單獨部件和組搭都有極高要求。中車齊車公司自主開發研制的核心技術——中交叉支撐轉向架,因負載強、安全系數高,是國內唯一通過美國鐵路協會(AAR)認證的轉向架,在世界范圍已裝車近兩萬輛。
與中車齊車公司一樣,把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是一批國有企業的共同選擇。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眳莻フ抡f,歷史上哈電集團創造了200多項“中國第一”,很多轉折關頭,都是科技挺起了企業脊梁。
“依靠自己,創新驅動,承載民族工業希望,彰顯中國動力風采?!边@是哈電人的初心。近年來,哈電集團每年研發投入都達十幾億元,這里有我國水力發電行業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唯一的電站鍋爐國家重點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1萬余名。
在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攻克了100萬千瓦水電機組多項世界性技術壁壘。
電機廠副總工程師覃大清說,數十年間中國水電完成了四代跨越,在國際上從一開始跟跑到實現領跑,并率先研發第五代水電技術,向世界水電的“5G時代”進軍。
走進去 從“一建了之”到深度融入共建共贏
“央企在海外代表國家形象、國家擔當。”吳偉章說。
為了保護當地生態,在哈斯彥項目碼頭施工區域內,哈電集團安裝了10多個水質及空氣質量監測站。哈斯彥項目經理段騰飛說,項目團隊和迪拜市政府部門通過這些監測站,可以實時監測施工區內所有環境參數。
每年3月至6月,瀕危物種鷹嘴海龜都會爬到哈斯彥項目附近的沙灘產卵,哈電制定了保護方案,確保其繁殖不受影響。施工期間,哈電還移植約3萬株珊瑚,將作業區域內淺海水域的魚類轉移到海洋深處。
段騰飛感到很驕傲:“帶去了光明又保護了海域,這讓人高興?!?/p>
哈斯彥項目折射出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之變:“一建了之”少了,追求共建共贏多了,從最初裝備輸出轉向中國標準、技術、管理、服務和資金等多元輸出。
在厄瓜多爾50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線路項目中,哈電集團大幅增加聘用外籍員工,對當地非技術工種用工比例至少80%,技術性工種比例至少50%,并定期對當地員工培訓,培養了一批電站技術人員。
中車齊車公司在海外市場探索“五個本地化”,即本地化生產、本地化采購、本地化用工、本地化維保、本地化管理,進一步融入當地。
“在代表中國標準的蒙內鐵路上,奔跑的鐵路貨車主要是我們提供的?!蓖跤抡f,2017年,中車齊車公司在肯尼亞設立蒙內鐵路貨車維保組,首次在國外擁有維保團隊,深度參與到后期運營中。
企業“出?!睅游幕涣?、民心相通。
蘇丹小伙穆哈默德應聘到哈電集團蘇丹港材料站,他熟練掌握了中文口語,還給自己起了中文名字——“張飛”,“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勇猛的英雄,我愛聽他的故事?!爆F在,“張飛”已通過中文能力測試,到中國留學。
在蘇丹的哈電工程師尹鵬說,當地很多人都能用中文打招呼,當地大學的中文系已從多年招生一次變為每年都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