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汽車工業既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也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多部委聯合印發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要全面發展中國品牌汽車,計劃到2020年,打造若干世界知名汽車品牌;到2025年,中國品牌汽車企業產銷量進入世界前十。
制造強國戰略的實施和“一帶一路”建設,為汽車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和發展機遇。作為國內重要的汽車生產企業,華晨集團在技術引進、合資和中國品牌的研發方面均進行了積極探索。因此,在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華晨集團的發展路徑具有標本意義。
目前,華晨集團正在通過全面開放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而這也意味著,華晨已進入整合全球力量快速孵化自主品牌的關鍵時刻。
2019年4月1日,華晨迎來了新一任掌門人,原沈陽市副市長閻秉哲就任華晨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以來,華晨集團通過聚焦主業、堅持改革創新、深度開放合作,開始邁入轉型升級的快車道,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開放合作實現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當下,汽車業已由原來的“增量”市場開始進入“存量”市場。在汽車市場持續低迷的嚴峻形勢下,華晨集團的自主品牌發展也面臨巨大挑戰。在外界看來,新一任掌門人閻秉哲就任后,華晨“換帥如換刀”,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
9月19日,在以“新時代、新思路、助力東北振興與開放”為主題的2019東北亞經濟論壇上,華晨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閻秉哲應邀發表了題為《在改革創新開放合作中持續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旨演講。他表示,展望未來,汽車產業的競爭已經從單體企業之間的競爭,升級為產業鏈的競爭,在這種技術環境和消費環境下,自我封閉式的發展已無法推動產業進步,而開放式合作是大勢所趨。
據介紹,華晨集團正是通過全面開放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華晨就與日本豐田成功合作,通過引進產品技術和精益生產等理念,通過消化再創新,使“金杯”成為備受國民青睞的知名輕型客車品牌。
近年來,華晨集團不斷發展壯大:一方面,明確了“專心致志造車,造好經濟適用車”的發展定位,堅持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并重、整車制造與汽車服務并重、國內與國際市場并重、開源與節流并重,聚焦主業,圍繞汽車制造和汽車出行優化整體布局;另一方面,果斷剝離房地產、工業地產、旅游等非主營業務,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目前,華晨集團擁有“中華”“金杯”等自主品牌和“華晨寶馬”“華晨雷諾”兩個合資品牌,在遼寧、四川、江蘇和重慶建有6家整車生產企業、4家發動機生產企業和多家零部件生產企業。此外,集團還擁有160余家全資、控股和參股企業,其中有4家上市公司(香港華晨中國、香港新晨動力、上海申華控股、沈陽金杯汽車股份),另有72家托管企業,員工總數4.7萬人。2018年,集團總資產為1710億元,全年銷售整車77.9萬輛,實現營業收入1530億元,實現利稅422.8億元,上繳稅金325.3億元。
在整合全球資源快速孵化自主品牌的過程中,華晨集團從體制機制入手,將國有資本投資改革作為重點,以三項制度改革為突破口,總體設計,統籌推進,務求突破,并在總體安排上,明確了三步走的改革路徑。具體而言,一是重新啟動了寶馬支持的華晨振興項目,提升華晨集團在研發、制造、質量、銷售等方面的水平,重點推進慕尼黑動力總成研發中心等項目的進程;二是在整車開發方面,繼續深化與寶馬、雷諾、麥格納等知名企業的合作,努力形成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局面;三是持續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特別是在東盟、南美、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展開市場開發和整車制造等合作,打造多元化的出口市場新格局。
對標全球知名車企提升自主品牌
近年來,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網聯、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新理念的出現,深刻影響和帶動了汽車產業生態的發展。
閻秉哲表示,作為制造業的集大成者,從研發、制造到后市場、出行服務,汽車產業一直是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變革的引領者。以華晨集團為例,自主品牌2018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已超過7%。
此外,華晨集團還在合資合作過程中,積極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不斷學習消化國際先進車企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促進自主品牌的提升。
在上世紀90年代,華晨集團成為最早走出國門,遠赴歐洲學習造車經驗的企業之一,打造了“高起點開放式自主創新”的“中華”品牌。之后,又引入歐洲先進的發動機技術,開發了國內第一款1.8T渦輪增壓發動機。
與此同時,華晨集團也是第一個引進國際高端品牌的車企之一,一直與寶馬保持著良好的合作。而在高端電動商用車領域,華晨集團與雷諾的合資合作也填補了市場缺口。
不僅如此,華晨集團還在新產品研發和升級上持續發力。一方面,在傳統產品技術升級和新能源產品開發方面加大投入。乘用車方面,適應國家標準提升,快速補齊產品短板,完善國六產品線。卡車方面,加快推進國六產品和新能源產品的開發,特別是通過合作開發氫能源動力的中重型商用車產品。與此同時,進一步加強開放合作,繼續利用好寶馬、麥格納的技術資源,并在新能源及智能網聯領域,與頂級系統供應商和互聯網巨頭開展跨界合作,攻克關鍵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華晨集團與寶馬的合作已從“資本合作”向“技術合作”的新模式轉變。根據雙方協議約定,寶馬集團每年出資2000萬歐元,對華晨集團的研發、制造、營銷、質量、人才等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支持。在發動機領域,寶馬授權華晨CE16、CE18國際頂尖發動機技術;在整車領域,協助開發了M8X模塊化高端整車平臺;未來,雙方還將在氫動力技術、整車控制、電池技術等新能源領域開展更廣闊的合作。
不僅如此,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華晨集團正在加速傳統產品技術升級,完善國六產品線;同時加大新能源產品研發投入,開發混動和純電動車型,快速補齊產品短板。
2020年7月,國六排放標準將在全國實施。面對“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發展趨勢,以及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嚴酷的現實,華晨集團確定了“專心致志造車,造好經濟適用車”的新發展思路,把城市工薪階層、三四線城市以及“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作為華晨自主產品的主陣地。
未來,華晨集團將堅持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并重、國內與國際市場并重的原則,計劃經過5年的改革創新,使華晨集團成為定位清晰、主業突出、質量優良、品牌良好、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全球知名汽車企業集團,進入世界500強。
順應市場構建高端智造產業生態圈
如今,新一代通信、新能源等技術與汽車產業正加速融合,使產業生態發生了深刻變革。其中,智能汽車已成為新一代汽車發展方向。正是在信息通信、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加持下,汽車正由單純的交通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動空間轉變。
在閻秉哲看來,以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特征的汽車產業“新四化”,已經成為業界共識,正是這些新趨勢使中國汽車企業與國際巨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迎來重大趕超機遇;同時,傳統車企也開始從汽車制造商向出行方案提供商轉型,逐步形成產業新生態。
近年來,為了積極應對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趨勢,華晨集團圍繞主業,把握住造好“經濟適用車”這一定位,與多家高端信息企業在大數據管理、智能網聯方面展開戰略合作,實現轉型升級。
據了解,在鞏固和深化與寶馬、雷諾、麥格納的合作基礎上,華晨集團借助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和環境優勢,在德、日等海外地區聯合建立研發機構,開發面向未來的新技術和新產品。
為了順應智能制造的新趨勢,打造先進高效的智能化工廠,促進汽車智能制造與智能汽車雙向并行,華晨集團還全面引入了寶馬“零缺陷管理”等十大系列國際先進管理方法和標準,在品控方面向國際水平看齊。
除此之外,華晨集團也在商業模式上積極創新:一是不斷拓展營銷新模式。在穩定現有骨干經銷商,擴大直銷份額的同時,與天貓、蘇寧易購、汽車之家、途虎養車等電商平臺和互聯網公司深入合作,持續探索線上宣傳、線下銷售和以客戶服務為核心的營銷新模式,擴大品牌影響力,提升整車銷量;二是推進數字化轉型。華晨集團已與華為、騰訊、東軟等知名企業深入合作,打造由IT系統向大數據管理再向數字化系統轉變的數字化企業;三是積極布局出行服務生態鏈。面對出行服務新業態,華晨集團與網約車平臺、大數據平臺、銀行、保險、投資、基金等金融機構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出行平臺,加快由汽車制造商向出行方案提供商轉型,構建適應市場需求的產業生態圈。
9月19日,在“從智能汽車到未來立體交通”為主題的2019振興遼寧院士高峰論壇上,華晨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劉鵬程表示,大力發展智能汽車,不僅推動了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同時也會帶動城市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智能升級,使汽車產品形態、商業模式、產業格局發生一系列深刻變化。
劉鵬程說,華晨集團積極順應產業發展趨勢,早在2015年就開始布局智能汽車領域,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深度合作,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智能駕駛和智能網聯研發、試驗、制造體系,并實現了智能汽車的產業化。
未來,華晨將在掌握自主可控的智能汽車核心技術、構建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車產業生態方面實現突破。
劉鵬程表示,在構建新的產業鏈中,華晨集團將通過資源整合、戰略協同、共享合作等方式進行合理布局,變成價值網絡上一個關鍵節點。例如,與傳統零部件供應商、應用軟件開發商、移動通信服務商、位置信息服務商、第三方大數據公司等,形成一種價值共享的智能汽車產業生態。
?
截至2018年底,中央企業境外單位有9000多戶,資產總量超過7萬億元人民幣,投資和從事業務的國家和地區達到了18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