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航空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川航”)在航空興省戰略引領下,積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全力推進深化改革、戰略轉型、二次創業,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
深化改革 破解難題 激發二次創業內生新動力
川航一直遵循國家的產業政策與發展導向,把企業發展和國家戰略、地方經濟發展大局融為一體,牢牢聚焦于做強做大做精航空主業,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競爭的主動,激發企業自身持續發展內生增長的新動力。
近年來,川航不斷深化與歐洲空客、美國普惠、美國聯合技術公司、德國漢莎航空在航空運輸、航空維修、航空食品產業上的合作。同時,積極探索實踐“政府+企業+資本”、“資本+產業+市場”的新模式。
川航圍繞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充分發揮航空產業的優勢和引領帶動作用,增強川航對國際國內高端戰略資源的集聚集成和轉化能力,增強對四川省五大經濟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高水平打造引領四川民航產業發展的“主干”。
此外,川航先后與雙流區、宜賓市等有關地市州政府在全域旅游、縣域經濟轉型升級、交通物流、空港總部基地建設、文旅地產開發、通用航空器研發制造、通航機場建設、航空小鎮、民航產業基金等方面進行多形式、多元化、多領域合作聯動發展,催生更多的民航發展新業態,發揮航空產業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和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助推器”作用,有力促進全省經濟區的差異化協同發展。
乘勢東風 通航起飛 打造經濟轉型升級新引擎
川航搶抓全面創新改革機遇,乘勢全國首個低空空域協同管理試點東風,發揮川航在航空運輸業的優勢和潛力,構建采取政府主導、企業實施、軍民共管建設的低空空域管理機制,為國家深化空域管理體制改革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的“四川經驗”。
2018年,川航助力省級通航投資平臺組建,并承建運營四川省低空空域協同運行中心,結合四川五大經濟區稟賦和空域改革布局特點,以不同的通航發展路徑,各有注重地發展通航項目。
同時,川航與宜賓、德陽、攀枝花等市州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通航產業規劃、無人機產業、通航機場建設、通航產業園、通航小鎮、通航會展及賽事等方面合作,逐步搭接起三大產業協同發展,為四川加快推動航空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千億級航空產業生態圈提供有力支撐,實現民航客運和通用航空“兩翼齊飛”,為四川省經濟轉型升級打造新引擎。
“熊貓之路” “上山出海” 搶抓“一帶一路”新機遇
四川不沿邊不靠海,但卻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的核心腹地,具有發展航空運輸的先天優勢。
2016年,川航啟動了“熊貓之路”計劃,立足于四川的區位優勢,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積極實施“上山出海”戰略布局,拓展洲際10小時航程圈和亞洲5小時航程圈。
目前,川航現有全空中客車機隊154架飛機,預計到2020年,機隊規模將超過180架;川航國際地區航線共54條,通達全球五大洲,覆蓋22個國家和地區。
川航正積極推動構建以成都為核心的覆蓋世界航空樞紐城市、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全球商務城市、新興市場和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
此外,川航順應國家改革政策導向,主動對航空物流進行市場化改革,成立專業航空物流公司,推進組建專業化的貨運航空公司和貨機機隊。
2019年,川航正式引入了西部首架A330全貨機,全年還將再引進2架全貨機。今年3月初,川航與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簽署合作協議,該機場將作為川航貨機通往歐洲的樞紐門戶。川航將打造“傳統業務+新業務”的商業組合,積極開展“空鐵公水”多式聯運體系,促進更多“四川造”產品通過川航高效物流通道走向世界,也將幫助豐富多樣的國際產品進入中國千家萬戶。
川航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助力成都實現作為客貨運輸的國際化樞紐,成為“一帶一路”空中客流網和物流網的“國際中轉站”。
“飛機+”扶貧 助推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取得新發展
結合“飛機+”戰略,川航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加深甘孜、涼山、阿壩、巴中等市州在航線開拓、交通物流、特色資源和旅游開發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帶動貧困地區振興發展。
川航定點扶貧地區實現了群眾持續增收、民生持續改善、脫貧質量持續提升的階段性目標。因此,川航榮獲四川省脫貧攻堅貢獻獎。
未來,川航將為實現民航強國目標、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川航力量。
?
當務之急在于多管齊下,建立土地流轉租金預付機制,健全農業支持和保護體系,完善金融保險扶持政策,既保護農民利益不受損害,也讓產糧大戶有錢賺、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