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太原經開區等國家級開發區發展空間不足、體制機制不活、綜合實力不強等問題,山西省創造性地將國家級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與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依托太原經開區等國家級開發區,整合太原都市區內8個主要產學研園區,設立了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
示范區實行太原經開區、高新區、綜改示范區三塊牌子一套人馬,初步形成了示范區帶動全省各開發區引領轉型綜改的局面。2018年,示范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3.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2.8%,高新技術企業數增長19.0%,步入經濟高質量高速度增長軌道。
“高位謀篇”重構體制機制“四梁八柱”
山西省對太原經開區、太原高新區、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太原工業園區、山西科技創新城、晉中經開區、山西榆次工業園區、山西大學城等太原都市區內8個主要產學研園區進行實質性整合,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原則完成了示范區機構重建。
示范區在整合8個園區面積約150平方公里的基礎上擴展到約600平方公里,打開了發展空間。管委會由原來的6個減為1個,內設機構由52個減為12個,事業單位由79個減為29個;領導班子成員由34名減為8名,人員編制壓減了10%。省、市政府共向示范區下放綜合經濟管理和相關行政管理事權1184項。示范區從2016年11月啟動籌建到黨工委、管委會按新體制正式揭牌運行,僅用了3個多月時間。
據山西省商務廳開發區處負責人李偉介紹,為深化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提高管理運行效能,示范區實行領導班子任期制、全員崗位聘任制和績效工資制;加快建設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管理團隊的改革。僅用兩個多月時間就基本完成了人員雙向選擇和競聘上崗。
在示范區成立半年多時間內,同步編制完成了園區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等5項規劃,實現一本規劃管全局。特別是高質量編制完成了從戰略規劃、概念規劃、總體規劃到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整體設計的30多項城市規劃,基本建立了示范區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城市規劃體系,創造了山西規劃編制史上的新紀錄。
獎勵兌現政策體系保障“引資引智”
為增強內陸地區招商引智吸引力,示范區構建了從頂層設計到操作細則、兌現模式的完整政策體系,形成了公正、透明、高效的政策運行機制,基本解決了政策兌現難、效率低下等“腸梗阻”問題。
山西省推出《關于建設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的實施方案》,明確了示范區建設的發展目標、改革舉措、獎勵機制和保障措施,為示范區“引資引智”提供了方向和保障。示范區制定了產業培育、成果轉化、創新驅動、人才支撐等方面26項鼓勵扶持政策和操作細則。
為保障政策落地實施,示范區還制定了《普惠類政策兌現清單》《扶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實施方案》等系列操作細則。下一步示范區將制定綜合性人才政策,包括人才生活補貼、科研項目扶持、住房、子女入學、醫療和社保等保障措施和操作辦法。
將獎勵政策整合規范為三類。一是普惠類,包括科研投入補貼、上市獎勵、知識產權獎勵、人才補貼、跨境電商獎勵等60項,入駐企業達標即給予獎勵;二是培育類,對納入產業培育計劃的企業,達到申報的發展目標后,從科技研發、技術改造、人才引進、人才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扶持。三是協議類,對重點項目從“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科技成果轉化、辦公及生產過渡用房等方面給予扶持。
示范區管委會主任張金旺介紹說:“示范區創新性實施了‘一窗受理、一網審核’兌現模式,各項政策的申報、公示、審核、撥款等全部在網上辦理,實現了政策落實公開便捷規范廉潔。2018年共兌現獎勵資金約6億元。”
創新服務體系“倒逼”項目落地
示范區采取市場化運作機制,搭建為企業深層次服務體系,力求實現政府效率高于企業需求,形成項目落地建設“倒逼”效應。圍繞企業洽談、引進、審批、建設、運營等及時調整完善機構職能,形成投資合作、項目促進、創新發展、園區保障等“一條龍”服務體系,實現由“權力型結構”向“服務型結構”轉變。
自2017年2月揭牌運行以來,示范區實行“三個一”的管理服務模式,即一枚行政審批專用章統一行使除建設用地審查外的全部行政許可職權,取代了過去15個行政部門的26枚印章;一個大廳服務內容從企業登記、行政審批延伸至政策兌現、中介服務、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等9大類246項服務;一支執法隊伍集中行使住建、城管、規劃等9個行業領域338項行政處罰權,變無序散亂為整齊規范。實現了“辦事不出區”的系統專業快捷服務,優化審和批兩個環節,進一步釋放時間紅利。
示范區晉中開發區的金科山西智慧科技城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了37天,從開工到項目招商中心正式開放只用了8個多月,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拿地、當年開工、當年招商。這個速度是金科在全國10個城市布局的12個項目里最快的。
為完善服務體系,示范區打造了咨詢中介服務平臺、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科技成果交易服務平臺、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等一系列深度服務企業平臺。尤其是運行的“一網通辦”服務平臺,在線辦理企業開辦、投資審批、政策兌現、項目管理、招標采購、智慧辦公、公車服務等事項。企業開辦時間縮短至2~3個工作日;企業投資審批、驗收壓縮至33個工作日以內。
轉換增長動能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示范區在拉伸產業鏈條、健全集群要素上發力,采取“龍頭企業+研發機構+配套企業”“互聯網+”和“金融+”等創新模式,針對性引進培育龍頭企業、關鍵配套企業、研發機構、金融機構,招商引資實現歷史性突破。
示范區全面實施新興產業培育計劃,初步形成了先進制造、生物醫藥、食品加工、新材料及加工等4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基本架構,為打造全省轉型升級新動能引擎奠定了堅實基礎。
兩年來,示范區共簽約新興產業項目104個,計劃總投資約1815億元,是整合前5年總和的4倍多。目前,已新開工產業項目66個。其中,中電科電子信息科技產業園、錦波生物Ⅲ型人源膠原蛋白產業園、東風原野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20個。
為了進一步提升示范區孵化機構和眾創空間服務水平,山西省著力建立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平臺,持續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健全“互聯網+”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全力打造創新創業重點展示品牌。
與此同時,山西省大力支持金融機構入駐示范區,鼓勵示范區設立財政風險補償資金,創新創業投資環境不斷改善,雙創投融資渠道不斷拓寬。截至2018年底,示范區共有風險投資機構48家,風投機構資金總額62.8億元,投資初創型企業118家,獲得投資金額2.21億元。
?
無論是無人零售還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型零售,雖然做到了“數智”“無人”,卻仍需跨越成本之困,在不斷試錯、快速迭代的過程中,高損耗、高成本、難盈利等多個痛點仍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