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送走“哈維”,又迎來“艾爾瑪”,一場場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颶風,成為映射美國社會和經濟現狀的多棱鏡。
在大西洋上空,還有兩場威力正在增強的颶風直指北美大陸,而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全球變暖可能導致強力颶風更趨頻繁,像“哈維”、“艾爾瑪”這樣破壞力極強的四級以上颶風本世紀會越來越多——
“艾爾瑪”強勢登陸美國
“‘艾爾瑪’將是史詩級的,可能比我們以前所看到過的颶風都要更強大,”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警告說,“注意安全!如果可能,請撤離颶風路線。”
?![]() |
這是9月3日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羅克波特鎮拍攝的在颶風中受損的房屋。 |
特朗普這次的判斷是準確的。五級颶風指風速超過每小時252公里的颶風,也是最高級別的颶風,而達到五級的“艾爾瑪”還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大西洋上最強的颶風。
法國氣象局的數據顯示,“艾爾瑪”每小時295公里的風速已經持續超過33小時。法國氣象局預報員艾蒂安·卡皮基安坦言:“這樣的強度,持續這么長時間,這在衛星時代從未被觀測到。”
當地時間10日,“艾爾瑪”以四級颶風強度登陸美國佛羅里達州,之后繼續向北移動,并于11日晚減弱為熱帶風暴。雖然逐漸已降為二級颶風,但其直徑仍達約640公里,最高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175公里,美國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為此受到重創,多地遭遇風暴和洪水侵襲。美國國家颶風研究中心預計,未來幾天,“艾爾瑪”繼續北上,而后向西移動,影響佐治亞州、亞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和田納西州。
根據航拍照片,風暴過后,佛羅里達群島通向大陸的一段公路被水淹沒,水面上漂浮著樹枝、家電等。美國海軍已派遣航母和軍艦前往該地區執行搜救任務。但當地官員表示,尚未撤離的民眾急需物資支援,這里可能會面臨“人道主義危機”。位于佛羅里達州東北沿海地區的杰克遜維爾此次經歷了風暴潮、暴雨和漲潮三重打擊,造成了當地創紀錄的洪水災害,不少社區被淹,大量民眾被困。此外,佛羅里達州大沼澤地城、奧蘭多市以及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港口也遭遇嚴重洪災。
新華社的報道稱,受“艾爾瑪”影響,美國南部多州目前共有近720萬個家庭和企業斷電。佛羅里達州電力照明公司總裁埃里克·西拉吉說,“艾爾瑪”影響了該公司在35個縣的電力設施,其破壞之廣泛在其公司歷史上前所未有。目前,公司已派近2萬名電力工人實施搶修。白宮國土安全顧問湯姆·博塞特表示,一些家庭可能在未來數周內都沒有電。
經歷了狂風暴雨后,佛羅里達州東部沿海城市邁阿密11日迎來晴天。新華社記者在采訪時看到,邁阿密道路兩旁折斷的樹枝、吹落的樹葉散落一地。路上車輛行人很少,曾經熙熙攘攘的南海灘景區如今也很冷清。商業區尚未恢復營業,但有個別早餐店和超市一早就開門,不少民眾在門口排隊等候。
加勒比諸國紛紛告急
在到達美國本土之前,“艾爾瑪”已經橫掃加勒比地區,圣馬丁島、波多黎各、安提瓜和巴布達等地區損失慘重,多米尼加、海地、古巴、巴哈馬等國紛紛啟動緊急應對措施。
“艾爾瑪”上周先后重創加勒比地區,帶來大規模強風暴雨以及次生災害,嚴重威脅該地區來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安全,并對加勒比海地區嚴重依賴的旅游業造成沖擊。美國恩基研究公司估算,這一颶風在美國和加勒比地區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高達1200億美元。
度假勝地圣馬丁島、圣巴茨島6日遭遇“艾爾瑪”,是加勒比地區傷亡最慘重的地帶。圣馬丁島分別劃歸法國和荷蘭屬地,其中法國屬地10人死亡,荷蘭屬地4人死亡。法新社報道,圣馬丁島荷蘭屬地70%的基礎設施遭摧毀。法國CCR保險公司估算,“艾爾瑪”給圣馬丁島、圣巴茨島造成的損失約14億美元。由于島上自來水廠受損停產,目前法國和荷蘭救援部門正送去飲用水以及醫藥用品、工程機械等。
一天之后,“艾爾瑪”侵襲多米尼加共和國北部,帶來強降雨并引發水災,對部分地區的電力供應和交通運輸造成影響。據當地媒體報道,數家航空公司取消了100多個航班。颶風還造成一些地區電力供應中斷。目前已有6千多人被安置在政府設置的避難所。
多米尼加國家應急中心發布報告稱,在颶風侵襲比較嚴重的地區,有上千所房屋受損,一些地區與外界交通中斷。位于東北部的納瓜市,海水甚至涌入堤岸,沖毀房屋。報告還稱,已有數千名游客被疏散安置。
據新華社報道,多米尼加政府制定了應急計劃,大部分省份進入紅色或黃色警戒狀態,全國10萬名軍警處于待命狀態。從7日起,全國所有學校停課,銀行停業。當地居民紛紛提前儲備食品、飲用水等物資。該國緊急情況部門準備了3200多個設施齊全的避難所,可容納90萬臨時避難者。政府緊急疏散并安置了危險區域的居民。
海地政府高度重視,未雨綢繆。總統若弗內爾·莫伊茲6日視察民防總部,檢查應災準備情況,并承諾將動員一切資源預防災害,避免再出現類似去年颶風“馬修”造成的災難。內政部表示,救災應急物資已下發到各地。
位于颶風通道上的古巴和巴哈馬也嚴陣以待。根據古巴氣象和民防部門預測,該國北部和中部沿海地區將是受影響最大的地區,有關部門正緊急疏散這些地區的游客,同時還在危險地區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海水入侵和狂風暴雨引發災害。據悉,古巴從受災海島撤離了數萬名游客,其中包括大批來自加拿大的游客。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說,隨著“艾爾瑪”繼續北上,預計受影響的總人數可能達到2600萬人。
颶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半個月內,大西洋連續生成兩場超強颶風“哈維”和“艾爾瑪”,不僅對加勒比地區和美國南部地區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還威脅旅游業,攪動國際能源市場,負面影響波及全球。
四級颶風“哈維”不久前就給美國經濟來了一個“下馬威”。
“哈維”上月25日登陸美國得克薩斯州,給包括休斯敦在內的得州南部多地帶來持續強降水,并引發洪澇災害,迄今已造成60多人死亡。
美國彭博新聞社估計,“哈維”引發的損失在35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約合2277億元人民幣至6507億元人民幣)之間。法新社報道,“哈維”給美國帶來的經濟損失預計至少為大約500億美元,也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根據研究災害的美國恩基研究公司估算,“哈維”將進入美國颶風災害損失前五名。還有預測稱,在“哈維”影響下,美國本季度經濟增速減慢0.1個百分點。
此外,美國得克薩斯州州長格雷格·阿博特說,“哈維”颶風過后,得州重建費用可能高達1800億美元。阿博特說,“哈維”造成的破壞程度超過“卡特里娜”颶風。“卡特里娜”颶風2005年曾重創新奧爾良。
根據陸續公布的數據,颶風“哈維”襲擊美國后,美國失業率上升,失業補助金的申領人數達到兩年來最高值。在美國,員工因非自身因素失業后,可申領失業補助,嚴重自然災害后,一般會出現失業補助申領激增的情況。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本月6日發布的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顯示,7月初至8月底,美國經濟繼續保持適度溫和擴張,但近期肆虐美國南部的“哈維”颶風對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經濟造成廣泛破壞。報告說,盡管目前評估“哈維”颶風對美國經濟的全面影響為時尚早,但颶風已對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經濟活動造成破壞性影響。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代表大約400家保險公司的得州保險委員會發言人馬克·漢娜說,“哈維”造成的損害賠償會更顯著。摩根大通分析師薩拉·德威特預測,“哈維”帶來的投保損失在100億至200億美元間,使得“哈維”躋身“美國十大最昂貴的颶風”。
“艾爾瑪”已在美國導致12人死亡,這一數字有可能繼續上升,經濟損失也將達到百億美元的規模。
還有分析指出,這兩場颶風還影響全球油價。颶風“哈維”肆虐墨西哥灣,美國沿岸煉廠及海上鉆井平臺被迫關閉,導致美國部分地區汽油供應短缺,波及全球能源市場,威力更大的“艾爾瑪”颶風也從墨西哥灣掠過,推遲了石油企業恢復作業的時間。
美國政府采取應急措施
美國國會5日復會,美國總統特朗普6日越過共和黨,與民主黨直接達成妥協,合力將救助颶風災區、短期提升政府債務上限、延長政府開支法案至今年12月捆綁在一起。
在民主黨人全力支持、眾多共和黨人反對的情況下,上述一攬子法案在參眾兩院快速獲得通過,8日經特朗普簽署成為法律。此舉意味著特朗普政府在3個月內避免了債務違約及政府關門風險,得以優先應對強颶風災情和集中精力推動稅改,但年底前,國會需要再次批準提升債務上限以免政府違約重創金融市場。
根據特朗普當日簽署的法案,美國聯邦政府除為“哈維”颶風災區提供79億美元救災援助外,還把“艾爾瑪”颶風納入考量,追加了74億美元救助款用于2017年美國受災最嚴重地區。據美國國會預算局估計,其中57%的救助款(約87億美元)將在2020年或更晚投入使用。
此外,美國聯邦緊急措施署日前宣布在休斯敦市中心成立災害恢復中心,用于為遭受颶風災害的民眾提供咨詢登記等服務。這是“哈維”颶風后在休斯敦成立的首家災害恢復中心。聯邦緊急措施署說,受災民眾可以來災害恢復中心咨詢問題、申請救助。他們還將繼續物色新的災害恢復中心地點。該機構說,颶風災害發生以來,共接到超過50萬份災民救助申請,并批準了近1.2億美元援助款項。這些款項涉及范圍包括為災民提供臨時住房、交通補貼以及醫療服務等。
另據報道,美國得克薩斯州總檢察長辦公室12日宣布,總檢察長肯·帕克斯頓已經對當地3家在“哈維”颶風期間哄抬物價的企業提起訴訟。
根據得州法律,災害狀態下任何人不得過度提高汽油、食品、藥品等必需品價格,否則可能被處以2萬至27萬美元罰金。據得州總檢察長辦公室統計,“哈維”颶風期間,辦公室共接到3300多起有關哄抬物價的投訴。來自總檢察長辦公室的聲明說,這3家企業包括兩家加油站和一家酒店。其中,酒店在颶風期間每晚的房價漲至平時的3倍,兩家加油站也大幅上調汽油價格。其中一家在颶風期間將無鉛汽油價格上調到每加侖9.99美元,為平時的3倍多。
今后威脅將越來越大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在一份聲明中說,全球變暖可能導致強颶風出現更頻繁,像“哈維”這樣破壞力極強的四級颶風本世紀會越來越多。
世界氣象組織引用之前的研究結果說,海平面溫度每升高1攝氏度,熱帶大氣中包含的水蒸氣將增加7%。颶風“哈維”登陸美國南部之前途經墨西哥灣西部,而全球變暖等因素使這一水域溫度比通常高出約2攝氏度,“哈維”途經這里后變得更強。這一區域大氣中較高的水蒸氣含量也使得“哈維”登陸后的降水率異常升高。
這份聲明還引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說,基本可以確定,人類行為對近地球表面大氣中的水蒸氣含量造成了影響。研究顯示,人類行為導致墨西哥灣海面溫度在過去一個多世紀內顯著升高,從1873年到2005年幾乎呈線性增長。
隨著“哈維”和“艾爾瑪”先后肆虐美國,全球變暖對颶風之類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已成為美國輿論關注的焦點。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水文與大氣科學系的杰弗里·克格爾博士說:“就像任何獨立的天氣事件一樣,我們能否把‘哈維’歸咎于全球變暖還要打個問號,但很有可能的是,更多的‘哈維’乃至比‘哈維’威力更強的風暴正在路上。此類風暴發生的頻率增加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結果。”
美國密歇根大學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專家理查德·魯德教授認為,每年大西洋颶風季情況都不相同,但今年是一個“典型的活躍年”。魯德解釋說,颶風不僅圍繞風眼循環流動,也有垂直方向的構造,其風眼墻大致上下直立。在颶風活躍年份,海洋比較溫暖,而上層對流層的風速相對較弱。如果上層對流層風速較強,那么颶風垂直結構的形成能力將受到抑制;活躍年份的另一個特點是源自北非的氣候擾動支持這些颶風形成。“今年,所有這些特征都存在。”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像邁阿密這種位于海岸沿線的城市將面臨更頻繁水災。像“哈維”、“艾爾瑪”這樣的強颶風會帶來強降雨,但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海平面上升等因素也會使得洪水頻發。雖然這種水災不會威脅生命,卻會損害道路、房屋,擾亂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