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表部黨組表態,我個人及黨組成員決不插手干預鐵路工程項目,請全路干部職工監督。”
2月13日,盛光祖回到闊別十年的鐵道系統,第一天來到鐵道部的第一句公開講話吸引了全國的注意。這位剛剛履新的鐵道部黨組書記的表態,讓人不免感到一種臨危受命的使命感。
據2月12日新華社電,中共中央決定,任命盛光祖為鐵道部黨組書記,同時免去劉志軍鐵道部黨組書記職務。
或許在外界看來,盛光祖是突然空降,實際上,在鐵路人看來,盛光祖不過是在離開鐵路系統十年后的一次回歸,只不過是值此特殊時刻,這個回歸有些突然。
新書記乃是鐵路人
1968年,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盛光祖大學畢業,開始其鐵路生涯。
據盛光祖的一位前同事告訴時代周報,盛大學畢業后于1969年分配到了南京鐵路分局工務段。從那時候起至他調任海關總署之時,盛已在鐵路系統工作了32年。
盛先后擔任上海鐵路局南京分局、杭州分局分局長兼黨委書記,濟南鐵路局局長、黨委書記,1994年調任鐵道部黨組成員、總經濟師,1996年任鐵道部政治部主任、黨組成員兼直屬機關黨委書記、副部長級,1999年任鐵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2000年調任海關總署副署長、黨組成員,2008年3月任海關總署署長、黨組書記。
在此同事眼中,盛光祖是一個“能干、肯干又和氣的人”。
據該同事介紹,盛光祖在南鐵分局工務段一直做到副段長,此后在1980年的一次抗洪搶險中,被領導發現。當時他光著腿和工人們一起下水搶修鐵路,給當時在現場視察的上海鐵路局領導深刻印象。加之口碑不錯,不久,盛光祖便被提拔為南京鐵路分局副書記,再過了不到半年,就提拔到上海鐵路局做人事處處長。又過了不到一年,在1983到1984年期間,盛光祖回到南京鐵路分局,做了書記,此后成為局長兼書記,其管轄著南京鐵路分局4萬多職工。
盛光祖是南京江寧人,他的愛人當初也只是中央商場的一名普通集體職工,岳父是普通的退休干部,據知情人介紹,“他是靠自己一步步做起來的,沒有任何其他背景。他愛人到了鐵路系統后一直也就是集體職工,是在他調任鐵道部以后,才一起跟到北京了”。
盛光祖閑暇之余的愛好是打橋牌,只要有空他每周周末都會在南京鐵路俱樂部打橋牌,橋牌風當時風靡了全中國,而鐵道部火車頭橋牌隊水平也為當時各行業體協之首。由于盛光祖的牌打得不錯,還做了江蘇省橋牌協會主席。
一位盛光祖的牌友向時代周報介紹,盛光祖打牌的時候從來不談工作,他的牌搭子是他的辦公室主任,盛光祖打牌時沒什么架子,談笑風生,牌友們經常分抽他的煙。“不過,即便是領導,大家打牌也不讓他,但是,他橋牌水平還是挺高的,贏多負少。”
韓杼濱任鐵道部長時期,盛光祖調任鐵道部。
有濟南鐵路局人士向時代周報表示,盛光祖擔任濟南鐵路局局長的數年,當時的工作思路是,穩步有條理地做好日常工作,高效率地工作,盡量不搞突擊,盡量保證員工節假日的正常休息。
2000年,時任鐵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的盛光祖,調任海關總署副署長、黨組成員。當時正值廈門遠華走私案和湛江特大走私案后,海關系統出現大范圍的人事調整。盛光祖的走馬上任如同本次回歸鐵道部一樣,都是帶著明確的任務而去。而在2008年升任海關總署署長之后,盛光祖集中精力調研如何建立海關的“大監管體系”,建立這一套新的監督管理體系成為了盛光祖的首要工作重點。不過,調整還未推進,盛光祖就突然被召回鐵路系統。
高鐵建設債臺高筑
盛光祖履新之時,有關中國鐵路改革的若干問題又重新被人們提起。最關注的或是外界對高鐵建設的褒貶不一。
據鐵道部內部文件顯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鐵道部總資產2.46萬億元,負債規模達到1.3萬億元,其中長期負債增加較多,達到0.85萬億元,流動負債0.45萬億元。大舉上馬高鐵項目是造成債務急劇攀升的主要原因。而2010年鐵道部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3.4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達到70.9億元,分別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8.8%
和18.1%。固定資產投資的大部分是用于高鐵建設。
鐵道部紀委書記安立敏在2011年1月7日的一個內部講話上透露,當前,鐵路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大量的工程還在建設之中,年投資仍數以千億計。
安立敏表示:近幾年來,中國鐵路建設高速發展,在國際國內贏得高度認可。中國高鐵已由追趕者變為引領者,成為國家對外交往的一個重要品牌。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對于中國鐵路建設規模持續高位運行特別是高鐵的發展,社會各界在高度認可的同時,也在高度關注。能否確保安全、質量、廉潔,防止出現嚴重“硬傷”,這是我們建設者都面臨的現實考驗。
“京滬高鐵將運行時速確定為380公里缺少科學依據”,國內著名鐵路專家、上海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孫章教授對時代周報表示。
按照鐵道部的計劃,京滬高鐵將于2011年6月底前建成通車,這比最早的規劃通車日期提前了一年多時間。此前,鐵道部高管已經多次表示,采用新型國產CRH380A高速動車組后,京滬鐵路列車時速從設計時速350公里提高到了每小時380公里。
孫章認為這個決定風險評估做得不夠,
“我們上線最早的京津高鐵,才安全跑了兩年多時間,日本的新干線已經47年了還沒有發生過人為因素導致的傷亡事故”。他還表示,不單是京滬高鐵,國內正在建設的高鐵線路都應該在提速上慎重對待,一個是安全考慮,另一個就是降低成本,高速鐵路時速提高和成本增加是成正比關系的。
而在北京交通大學運輸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紅昌看來,國內高鐵建設主要是在劉志軍主政時期開始的,劉被免職后高鐵發展應該做一些調整。除了那些極端地支持高鐵和反對高鐵的雙方,李紅昌認為自己是中間派,“謹慎一些發展是對的,比如在國內京滬線、京津線等,但是我認為現在的高鐵建設有點規模過于龐大,存在失誤,地方上也有盲目發展的趨勢”。
相比專家學者的謹慎態度,鐵道部方面追求的是更大的跨越和發展。按照《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在“十二五”期間,中國鐵路建設將維持大規模投入,投資額將保持在每年7000億元左右,共計約3.5萬億元。鐵道部規劃到“十二五”末期,中國高速鐵路要達到1.6萬公里以上。
李紅昌認為,由于前些年發展落后,中國鐵路大規模建設期還沒有結束,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高鐵建設也不會大煞車。而按照此前鐵道部透露出來的信息,中央對于高鐵建設這些年的發展也是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