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先后建立為標志,中國證券市場向現代證券市場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后,中國證券市場迎來大發展,并開始向全國化、國際化、規范化、規;较虼蟛竭~進。進入21世紀,證券市場跨越式發展,在國際證券市場已占有一席之地,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證券市場的風雨歷程和繁榮發展,是改革開放的標志性成果和豐碑,譜寫了當代中國現代化發展史上的輝煌篇章。 |
序言緒論新中國證券市場的回顧與展望 第一輯 中國股市早年歲月(1984一1992) 秦其斌與新中國第一股“小飛樂” 具有歷史意義的靜安證券業務部 難忘萬國黃浦營業部 證券市場如何被引入中國 尉文淵與上證所初創歲月 中國證監會成立前后 中國第一張證券報的誕生 李玉琴與首家中外合資上市企業 中國股市與經濟理論的互動發展 第二輯 股份制改革的先行者——賀鎬圣 行走在官員和學者之間的證券市場探索者——龔浩成 聚焦證監會掌門人 李榮融:我不敢說自己是最合適的 史美倫:證監會不可能管那么多 李青原:盡心做事純心做人 攬十年風云展證券宏圖 風起云涌的上海資產重組 上海上市公司股改回望 后股改時代中國股市風云 第三輯 海通證券公司的成長之路 “幕后推手”馮國榮 探訪管金生 闞治東歸來 時代之風 那時那人那事 “上海金陵”二三事 |
穿越于滬港兩地資本市場 在國際資本平臺上與中國的夢賽跑 五次收購親歷記 “600653”在購并中前行 第四輯 股海鉤沉 盧金濤:立信會計伴隨股市共成長 發展中的新世紀公司 左安龍的名利場 “上會”一年間 大慶聯誼案始末 證券律師服務手記 股改前奏 b股市場的先鋒隊員——潘毓華 法治建設摸著石頭過河 第五輯 中國股市拓荒者之歌 證券歷史老人林樂耕訪談 楊百萬的股市傳奇 大老李:獨賺賺不如眾賺賺 記錄中國股市時代進程 樓志文的股海春秋 我和上海股市的不解之緣 我親歷的中國股市五個第一 與中國股市五大機遇握過手嗎 學術與藝術作品中的中國股市 股市里的故事 附錄中國股市大事記(1978.12-2009.7) 參考文獻 后記 | |
1992年底,李康從深圳回到了上海,在機關做事,卻發現機關清閑非自己所追求。因此,經常潛伏在一些報刊上,寫些上市公司的評論,一時倒也愜意。 1993年春節前夕,受《上市公司》編輯部主任賀宛男的委托,為該雜志撰稿。 李康說,當時各公司年報五花八門,相比之下,深圳上市公司的年報信息更加詳盡,而上海公司年報無格式限制,常常寥寥數語,能隱瞞則隱瞞。 春節回家,無聊之際,李康翻看一家上海公司的年報,看了幾遍也沒看出什么財務問題,但并非真的是其規范,而是所給的信息實在簡單零星。此時,他發現該公司董事長、監事長、總經理都不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 于是收集大量年報和資料,發現很多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等,原都持有公司大量股票,但是公司一上市他們就拋售一空,以此獲利。 這種現象在當時并非個案,但如此不利于證券市場發展的現象,卻沒有人管。 李康又無法沉默了,在《上市公司》上拿這件事給大家敲警鐘。 文章發表后,深交所與《人民日報》聯合發表了有關“零董事、零監事”專題,市場震動很大!渡鲜泄尽芬嗾归_詳細報道,將這些零董事、零監事的公司一一曝光。
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還采訪了賀宛男,引起了管理層的極度重視。證監會由此規定,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監事長、總經理等在任職期間不許拋售已持有的本公司股票...... |
|
|
作 者:陳岱松 |
男,1975年11月生,福建惠安人,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后。現任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副院長,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工作人員,上海柏年律師事務所首席律師,靜安區律師博士團團長。長期專注于從事金融法的教學、科研和實踐,曾赴英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從事訪問學者工作,積極參與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及金融法律的理論與實踐。在Ⅸ法學》、《國際金融研究》、《南京社會科學》等中文核心刊物發表金融法律論文三十多篇,主編二部、專著一部。承擔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司法部、上海市政府、上海證券交易所等部門和機構的金融課題研究工作,并于2008年獲“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資助,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