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1章 我是如何成長為一個選股者的 選股根本沒有什么祖傳秘訣。很多人往往把自己投資虧損歸咎于某些天生不足,認為其他人投資成功是因為他們天生就是一塊投資的料,但是我個人的經歷卻完全否認了這種說法。我一點兒也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如同球王貝利還是嬰兒時就會玩足球那樣天生早慧,我躺在搖籃里的時候根本沒摸過什么股票自動行情報價機,我的乳牙剛剛長出時也從沒有咬過什么報紙上的股票專版。據我本人所知,我即將出生時,我父親從來沒有離開過等侯區一步去打聽通用汽車公司股價的漲跌如何,而我的母親在陣痛期間也從來沒有問過一句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分紅是多少。
我也是后來才知道,1944年1月19日我出生的那一天,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并且在剛剛出生的我還待在醫院里的那一周內,股市進一步下跌,這是林奇定律(Lynch
Law)發生作用的最早例證,盡管當時還是嬰兒的我根本不可能會想到這一點。林奇定律與著名的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e所描述的“職務上升能力下降”非常類似,林奇定律所描述的是:林奇高升,股市下跌。(最近一次的例證是,1987年夏天我剛剛和出版商達成本書的出版協議,我的職業生涯達到了一個高峰,然而隨后兩個月內股票指數下跌了1000點,因此,如果有人要購買本書的電影改編版權的話,我一定會再三慎重考慮是否答應。 …… |
|
目錄 |
|
致謝
譯者序 譯者簡介 千禧版序言 前言 愛爾蘭之行的啟示
導論 業余投資者的優勢 第一部分 投資準備
第1章 我是如何成長為一個選股者的 第2章 專業投資者的劣勢 第3章
股票投資是賭博嗎 第4章 進入股市前的自我測試 第5章
不要預測股市 第二部分 挑選大牛股 第6章
尋找10倍股 第7章 6種類型公司股票 第8章
13條選股準則
|
第9章
我避而不買的股票 第10章 收益,收益,還是收益 第11章
下單之前沉思兩分鐘 第12章 如何獲得真實的公司信息 第13章
一些重要的財務分析指標 第14章 定期重新核查公司分析 第15章
股票分析要點一覽表 第三部分 長期投資 第16章
構建投資組合 第17章 買入和賣出的最佳時機選擇 第18章
12種關于股價的最愚蠢且最危險的說法 第19章 期權、期貨與賣空交易 第20章
5萬個專業投資者也許都是錯的 后記 馬里蘭之旅的感悟 |
|
 |
 |
讀者評論 | |
投資的機會來源于生活 |
|
與技術派大師相比,彼得·林奇應該算是技術最為粗糙的職業選手了,
但他卻是世界最大共同基金麥哲倫基金的前基金經理。 在他的管理下,麥哲倫基金從 1800
萬美元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基金, 成長為 12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基金,在 13 年的時間里收益高達
29%年復利。[詳細] |
|
|
 |
網友評論 | |
蘇茶 發表于2010-05-11 09:18:22 |
|
彼得的這本書中,寫法很通俗,很適合大眾看,因為里面沒什么專業術語,而且他所介紹的投資方式也讓人贊同,畢竟所做的是投資,而非投機。不過最主要的是,他對自己投資的失敗可以很直接的寫出來,而并不像一些人直接給屏蔽過去。 |
|
organdy@***.*** 發表于2010-05-25
11:10:07 |
|
看過這本書后,對于一個散戶是一劑強心針,很多東西值得參考。當你真的以此書校對市場,可能會覺得面對中國的股市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它告訴我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給人以警示和滋潤,畢竟在股市方面聽聽這位前輩的話太值得了,太需要學習了。 |
|
李凌 發表于2010-04-25 11:10:07 |
|
價值投資的思想特別簡單,就是在價格低于內在價值的時候買入,然后等價格高估時賣出。但具體的實踐方法又是靈活多樣的,巴菲特買入超級明星股,然后終生持有,永不賣出,已經成為價值投資的經典。彼得·林奇的策略是將目光瞄準那些冷門公司,仔細研究,深入調研,在華爾街還沒有關注時以較低的價格買入,然后等待價格高時賣出,他每天買賣的股票達到一千多支,但重倉的股票卻是基本不動。他特別偏好尋找業績反轉型公司和資源隱藏型公司,這類公司屬于高風險、高收益品種,普通人不敢碰,他卻能在深入調研和仔細思考后堅決買入并獲取額外收益。本書是林奇的投資經典著作,是學習價值投資的入門書籍。 |
| | | |
| |
|
 |
|
彼得·林奇是美國,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資專家,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喬丹對籃球的貢獻,其共同之處在于把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把投資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
在1977-1990年彼得·林奇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人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并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
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還是富達基金托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住在波士頓。 1990年,彼得·林奇退休,開始總結自己的投資經驗,陸續寫《自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轟動華爾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