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西來了!》(美國)凱西·布萊克著
中信出版社2009年8月
40年職場打拼心得、全真實切膚體驗、針針見血見招拆招的成敗細節視點、從助理到女王的步步通關秘籍,凱西在《凱西來了!》中傾囊相授。
她是《財富》雜志評選的“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位女性”之一。她連續7年榮獲《福布斯》雜志評選的“美國商界最具權勢的50位女性”稱號。她被《金融時報》譽為“美國雜志界第一夫人”。
但是,別以為她是那個遙不可及的“穿PRADA的惡魔”。你犯的錯,當年的她也沒少犯!剛剛畢業做助理,她也曾“很傻很天真”。但她以過人的智慧規劃生涯,擇選良師,調整謀略,練就渾身本領,終成口紅叢林的王者。
那是12月一個晴朗的早晨,一位年輕女子走進了我在赫斯特的辦公室。她長著一頭濃密的黑發,穿著緊身牛仔褲,蹬著4英寸的高跟鞋,戴著羽毛耳環。她有著6英尺高的性感身材和一雙引人注目的黑眼睛,完全可以像一個亞馬遜女戰士一樣趾高氣揚地走進來。但我看得出她有點緊張,她的緊張是有原因的。阿圖薩·魯本斯坦當年才26歲,是《時尚》雜志的編輯,當時她是來向我推銷自己關于辦一本新雜志的想法的。
在這個行業里,很少聽說一個20多歲的編輯會有機會直接向總裁建議辦一本主流新雜志。但我對阿圖薩的想法有所耳聞,她想在《時尚》的品牌下創辦一份針對少女的出版物———她打算把它命名為《時尚嬌點》———這引起了我的興趣。阿圖薩出生于伊朗,在一個傳統的家庭中長大,現在她坐在我的辦公室里,滿懷激情地談論著少女們面對的壓力、她們需要什么樣的建議和幫助,以及關于如何把這些內容放進一份月刊中去的設想。
我告訴她,我很喜歡她說的這些。
“好吧,”她回答說,“那接下來該做什么呢?”
“你應該做出一個雛形,或者叫‘樣刊’。”我說,“去報攤上買一堆雜志,然后把它們剪貼起來,作成你想象中的雜志。不要暗地里找一個藝術總監來做哦———應該用你自己的想象和激情來做。弄好之后拿給我來看。”
阿圖薩不假思索地說“你想什么時候看?”
“越快越好。”我說。這次談話就此結束了,阿圖薩像個孩子一樣蹦蹦跳跳地出了我的辦公室,揮手向我告別,迫不及待地要開始做她的雜志了。
說實話,阿圖薩來推銷一本針對少女的雜志其實并不是什么創舉———隨便去雜貨店的雜志架上看一眼你就明白了。其實在阿圖薩提出自己的設想之前,我們也已經討論過要不要辦一份青少年雜志。但阿圖薩展現出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首先,她顯然與少女們有著情感上的聯系———她了解她們的煩惱、不安全感,還有希望,并且她自己也還記得這些感覺。但更重要的是,她向我證明了自己擁有獲得成功所需的最重要的因素:動力。
她通過三種方式表明了這一點:她跟她的上司《時尚》雜志主編凱特·懷特說了自己關于雜志的想法,這為她與我的會面埋下了伏筆。
在我們見面的時候,她不光表達了她的熱情,還進一步問我下一步該做什么。
她要求一個明確的截止時間,這樣她就可以在我需要的時候把樣刊拿給我看了。這一切都很好,我也注意到了。但隨后阿圖薩顯示出了更高的熱情。
跟我談完之后,她直接去了報攤,買了幾十本雜志帶回家,然后像瘋了一樣開始剪貼。她把自己關在臥室里,床上、地板上和桌子上到處都堆滿了剪下來的東西,她就坐在這些東西中間一頁一頁地把它們粘貼起來。她用27種不同顏色的口紅一遍又一遍地寫著“時尚嬌點”這個名字,想要準確地捕捉到年輕的形象,直到最后她筋疲力盡地睡著了,口紅印到了白色的新床罩上(這讓她的新婚丈夫很郁悶)。
阿圖薩幾乎兩天兩夜沒有合眼,她一心想在周五下班前把樣刊做出來。她已經問過我的助手,知道我將在5點30分下班,而她迫不及待地想讓我在周末就能看到樣刊。然后,就在她準備把最后幾頁打印出來的時候,出問題了———辦公室的打印機壞了。她沮喪地看著自己定下的截止時間過去了。
打印機修好之后,她把最終版本打印了出來。由于來不及在周末前交到我手上了,她失望地讓助手給我的辦公室打電話。當時她考慮通過辦公室的內部郵件把樣刊發給我,這樣我會在周一一早看到。但讓她驚喜的是,我還沒有下班。“你為什么不現在過來呢?”我對她說,“給我看看你的成果。”
盡管從《時尚》的辦公室走過來得花5分鐘,但放下電話后大概兩分半鐘,她就氣喘吁吁地到了。她走進辦公室,把樣刊遞給我,然后就開始興奮地告訴我她做了些什么。
“慢點說,”我對她說,“我哪兒都不去了。”我真的哪兒都不去了。我正忙著匆匆翻閱樣刊,我已經知道這將是赫斯特的下一本新雜志了。
太不可思議了———它充滿了活力和激情,與其他青少年雜志都不一樣,因為它有著阿圖薩個人性的、更情緒化的風格。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個典型的“丑小鴨”:靦腆、缺乏自信、臉上滿是青春痘,并且總覺得自己讓人討厭。這本雜志正是她在少女時代所渴望的。對她來說,《時尚嬌點》不只是一本雜志———它是一項使命。她將會成為“知心姐姐”。
我把樣刊放在辦公室的一個陳列架上,跟赫斯特公司其他最新一期的雜志放在一起———從《時尚》到《時尚芭莎》,還有《嘉人》《時尚先生》和《大眾機械》。“阿圖薩,”我說,“看起來我們就要給自己做出一本雜志了。”后來她說,當時她并不太確定這話是什么意思———是要她來當編輯嗎?還是赫斯特會采納她的想法,但是另找一個更有經驗的人選?這對她來說至關重要,但她知道無論如何,她的雜志都將成為現實了。她太激動了,以至于站起來跟我握手的時候,一把就抓住了我的手腕,激動地上下猛晃。
《美國傳統詞典》對“動力”有兩種定義:為達到目標而進行的堅定的、有條理的努力。
干勁、毅力,或是積極性。我是這樣定義“動力”的: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將自己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無論你想獲得大幅升職,打算跳槽,接受工作調動,重新開始一項新的事業,或者僅僅解決項目中的下一步的問題,你都應該這么做,動力就是你自己主動向前進的行為,也是你在工作和生活上取得成功所需的最重要的品質之一。
你并不需要像阿圖薩那樣推銷一個完整的商業新構想、雜志或者電視節目來證明自己渾身充滿動力。最基本的動力只需要你有足夠的積極性為接下來的任務找到所需的信息,這樣你才不至于犯低級的錯誤。它就這么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