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中國第二重型集團公司等國有控股企業的“老大哥”依然堅守在行業的最前方;四川川潤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民營企業已成為行業的生力軍;有著50年歷史的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經過4年跨越式發展,2008年年初成功地進行了改制…….
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很多:有感動——512大地震中四川企業的堅強,兄弟企業義無反顧的趕赴災區;有收獲——世界級產品的誕生印證著我國自主技術正一步步走入國際先進行列;有希望——即使在金融風暴愈演愈烈的今天我們依然堅定地相信明天的美好。
關鍵詞之一:百億“老大哥”
作為重型機械行業國有控股企業代表之一的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截至2008年10月31日,已完成產值100億元,全年有望突破120億元,創下了新的歷史紀錄。一重是繼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和北方重工集團重機行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元的第三家企業。
近年來,一重、二重等大型重型機械企業一躍登上國際大舞臺,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都得到了國際用戶的認可,與世界裝備巨頭德國西馬克公司、日本三菱公司同臺競技,自主重大裝備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
關鍵詞之二:自主創新
2008年1月,國內首臺礦用55立方米挖掘機在太重集團下線,這是我國2000萬噸級以上大型露天礦成套設備中的關鍵裝備,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可滿足世界上所有露天礦山的采掘條件。
2008年2月,一重與韓國浦項制鐵簽署了5.5米軋機制造出口項目合同。這是我國迄今為止出口的世界最大的軋機,也是中國首次向世界一流鋼鐵企業提供關鍵生產設備。
2008年4月,三峽水輪機大軸在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三金工車間加工完畢,這是該公司為三峽水輪機加工的主軸,也是迄今為止二重加工的最大的水輪機主軸。
2008年11月,由大連重工·起重集團設計制造的世界上起重量最大的2萬噸橋式起重機,在煙臺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首次將重14000噸(長102.5米×寬65米)的中國海洋石油服務有限公司半潛式鉆井平臺甲板模塊成功吊起,并與下船體合攏,為世界造船工藝技術的重大變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關鍵詞之三:聚焦風電、核電
2008年來,各廠家紛紛涉足核電、風電等項目的研制與建造。
2008年9月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為紅沿河核電站3號4號機組生產的鍛件管板,順利通過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和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的審核驗收。這是二重第一批正式的核電產品,同時也拉開了二重制造核電產品的大幕。據了解,核電管板是第二代改進型核電蒸發器中的關鍵部件之一,屬核電鍛件中制造難度最大的品種。此前,世界上僅有日本日鋼和法國法瑪通等極少數公司能制造這類大型鍛件。
2008年10月11日,山西省科技廳組織有關專家對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核電站190/20+190t環行起重機研制”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
2008年11月28日,由川潤股份自主研制的風電潤滑冷卻系統通過鑒定驗收,并獲得“國家新產品獎”。
2008年12月中旬,大連重工起重集團一舉中標共計1000余套1.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至此,該集團中標和簽約的兆瓦級風力發電機已達到5000余套。該公司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兆瓦級風電機組的批量化、專業化和規模化生產,讓華銳風電這一知名品牌在國際叫響。
關鍵詞之四:大型鑄鍛件設備
繼一重集團建成1.5萬噸自由鍛造水壓機、二重集團研制成功1.6萬噸自由鍛造水壓機后,上海重型機械廠有限公司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自主研制成功的16500噸自由鍛油壓機。
2008年10月,隨著250噸天車吊起首件116.4噸的基礎梁,并放入“新重機”10多米深的基坑中,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世界最大18500噸油壓機及750噸.米鍛造操作機安裝大幕也宣告拉開。
大型鑄鍛件的制造能力將加快我國核電、火電、水電、大型船舶、大型石化、大型冶金、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戰略性產業發展和節能減排工作,具有重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和里程碑式的戰略意義,標志著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又上新臺階。
也有另一種聲音認為,我國重型機械制造業已經建設了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大型鑄鍛件生產基地,但因其隸屬體系和管理機制的原因,裝備能力和技術能力未得到充分發揮,產品還無法滿足國內對大型鑄鍛件的需求,而這種短缺是暫時的,企業在規劃建設時需要考慮未來市場的需求量。
關鍵詞之五:改制
2007年年初,中信重工集團等四名發起人共同發起設立了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標志著中信重機股份制改造完成了重要一步。
中信重工前身為洛陽礦山機器廠,是我國“一五”時期興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1993年整體資產劃撥中信集團,更名為中信重型機械公司,去年1月改制成立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數字見證著企業的變化:2003年,年產量不到6萬噸,銷售收入11億元,虧損6000多萬元;而前年,產量躍上18萬噸,2008年1~11月新增訂貨112.54億元。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的11月,當月新增訂貨4.95億元。累計在手訂單203.64億元,同比增長61.99%。1~11月經營利潤累計完成4.82億元,刷新歷史記錄。
值得一提的是,經歷了艱苦—陣痛—奮斗—重生—轉型的中信重工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步入了輝煌。
關鍵詞之六:民企上市
近年來,民營企業異軍突起。民營企業四川川潤股份有限公司是重型機械行業中繼太原重工在國內上市的第二家企業。也正是有了川潤股份這樣快速發展并壯大的民營企業,重型機械行業有了一批新生力量。董事長羅麗華說:“上市是為了成為百年企業。”
1987年,鐘利鋼、羅麗華夫婦承包經營自貢市一家金屬加工廠,1992年成立自貢川達機械廠,1997年~2002年期間是他們事業的快速成長期。
由于近年來水泥行業的余熱發電項目建設異常火熱,川潤股份順應行業節能減排的發展趨勢,進入新的領域——余熱鍋爐制造領域,于2002年3月成功重組了東方鍋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這也是公司進入大型裝備制造業的重要轉折。此后,川潤股份還收購了原自貢市輕工機械廠破產資產。2007年2月5日,四川川潤股份有限公司由四川川潤(集團)有限公司變更成立。
關鍵詞之七:破產
不是每個企業都能熬過這個冬天,陜西重型機械廠、陜西省延河水泥機械廠在新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宣告破產,整體資產將于2009年1月28日9時公開拍賣。
據了解,陜西重型機器廠始建于1918年,曾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重型機械制造廠。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十年前企業就開始走下坡路,今年這家老廠終于走到了盡頭。”
而另一家破產企業——陜西省延河水泥機械廠是國家建材系統定點的專業廠家,也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技術裝備水平最好的水泥機械及配件設備制造企業。
關鍵詞之八:同舟共濟
512地震是我們心中難以揮去的痛,在這次災難中我們也看到了一個堅強、團結的重型機械行業。身處災區的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四川礦山機器(集團)有限公司在地震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四川礦山機器(集團)有限公司是受災最為嚴重的。地震災害使該公司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4.5億元,間接經濟損失約4億元。死亡3人,重傷8人,輕傷20多人。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2008年5月底董事長楊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樣的困難難不倒我們,要力爭到年底公司生產能力達到和超過地震前的水平,為2009年產值超過30億元目標打下基礎。
對中國二重來說,更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二重經過了50年風風雨雨,經歷了雨雪冰凍災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嚴峻考驗。在企業自身受災的情況下,第一時間向東方汽輪機廠提供援助和援救,地震后一個月之內,向災區捐款達190萬元。
關鍵詞之九:經濟寒冬
雖然重型機械行業去年10月依然保持著35.31%的增長速度,但未來的發展趨勢并不讓企業樂觀,近期鋼鐵設備與煤炭設備等行業放慢了增長步伐,客戶減緩與撤銷訂單使部分企業出現了存貨增加、流動資金不足等問題。
目前退貨與緩交貨問題比較嚴重,目前這部分占到工業總產值的20%。大型企業緩交貨達20%,有的中小型重機制造企業,緩交貨高達40%。這造成企業庫存大幅增加,有的企業有上億元產品訂單被撤銷。
有專家認為,由于在建項目還在運行,困難時期剛剛開始,從新訂單情況來看,2009年的經濟形勢將出現下滑。
關鍵詞之十:重機協會新一屆理事會
2008年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推舉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總經理吳生富為理事長、徐善繼為常務副理事長,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等18單位為副理事長單位,上海寶鋼股份有限公司43個單位為常務理事單位,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80個單位為理事單位,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趙兵為個人理事,肖立群為秘書長,張維新、張艷軍為副秘書長。該協會第四屆理事會汪建業為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本文感謝中國重型工業機械協會名譽理事長汪建業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