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重組方案終于出爐 |
5月24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網站發布了《三部委關于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醞釀許久的電信重組方案終于出爐。通告顯示,原六家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重組為三家——中國電信收購中國聯通CDMA網(包括資產和用戶),同時將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并入;中國聯通與中國網通合并;中國鐵通并入中國移動。通告還指出,重組完成后發放3G牌照。 專家分析,電信重組啟動將使電信行業整體格局醞釀積極變化。 |
[遵守資本市場運作規則] [完成后將發3張3G牌] [完成重組尚需時日] [重組不影響奧運通訊服務] | |
 |
讓我們看到電信競爭的天空 |
以“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為宗旨,我國電信行業先后進行過三次電信體制改革,此次改革是第四次。應該說,不斷深化的電信體制改革,給長期壟斷下的電信業植入了競爭觀念。公眾從電信體制改革中分享到了電信資費下降、服務質量提升、通信更加便利等諸多改革實惠。 |
“大魚吃小魚”誰獲利 |
我國電信行業盡管有電信、網通、移動、聯通、鐵通五大運營商,但中國移動一枝獨秀格局長期存在。為避免惡性競爭,促進電信產業健康發展,從2004年開始,關于電信重組的各種討論和猜測就從來沒有間斷過。筆者認為:評價哪一種重組方案是否科學合理,關鍵是看其目的是否能推進產業發展,是否能讓百姓能從中獲利。盡管這次電信重組,誰是最大收益方目前還無法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移動的老大地位短期難以撼動。 |
行政力量決定電信重組前景 |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改委、財政部24日聯合發布通知,標志著電信業第四次重組的“路線圖”正式確定。從最終公布的方案看,“6合3”的重組內容并沒有超出市場預期,但中國電信行業的競爭格局是否能夠就此厘定,尚存諸多變數。 | |
運營商 |
移動 |
短期內保持優勢 雖然中國移動完全有能力應對競爭,但監管機制似乎對該公司非常不利。[全文] 三年內“霸主”地位難撼
移動運營商內部人士透露,未來移動會采取“先小手術,后大手術”的方式醫治鐵通。因此,業界普遍認為,未來三年中國移動的地位不可動搖。[全文] | |
電信 |
受益于電信重組
中國電信獲得聯通CDMA網絡,可在增加部分投資的情況下將目前其5475萬小靈通用戶逐漸轉網過渡到CDMA網絡,這將形成近1億的移動用戶;以捆綁銷售的方式實現固話、移話、無線寬帶等的業務融合;如果出臺“號碼可攜帶政策”更有助于其爭奪中移動的高端用戶。[全文] | |
聯通 |
或成最大受益方
嘉誠亞洲報告認為,中國聯通是電信重組的最大受益方;由于雙網問題的困擾,中國聯通的CDMA業務處境艱難,而全GSM業務的狀況也不理想,這兩項資產的價值可通過重組得到釋放。荷蘭銀行分析師預計,中國聯通母公司可能將以900億至1000億元的價格出售CDMA網絡。[全文] | |
設備商 |
通信基礎設備廠商 |
電信重組及3張3G牌照的發放計劃,讓設備廠商更加可能受益。業內專家預測,中國電信業重組有望為全球無線通訊設備提供商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新商機,其中包括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華為和中興通訊。而3G無線牌照發放后,設備提供商的銷售額應會獲得進一步提振。[全文] | |
純手機終端制造商 |
電信重組和3G可能即將啟動的消息無疑會為通信板塊注入一劑強心針,但這并不意味著國產手機廠商一定能夠借助3G擺脫目前經營的困境。
專家介紹,參考國外成熟的3G產業來看,運營商是產業鏈的主導,大部分運營商都采用了定制手機的發展策略。[全文] | |
通信配套設施領域 |
在整個通信產業鏈中,除了經常在大眾目光出現的譬如運營商、設備提供商外,配套設備提供商在產業鏈中占的比重也相當大。在配套設施這一環節,又分
為直放站、無源部件及射頻器件等領域,每一個領域在A股市場都能找到主要經營該領域的相應上市企業。[全文] | |
背景資料 |
1994年
為打破“老中國電信”的壟斷地位,中國聯通成立。但電信市場有效競爭并未形成。 1998年
郵電分家。郵電部被拆成兩個獨立的部門,電信政企徹底分離,組建成立信息產業部。 1999年
中國電信移動業務分拆,籌建中國移動集團,中國移動集團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 2001年至2002年
再次實施南北分拆,2002年5月新的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掛牌。 2008年
電信重組“6合3”,將發放3張3G牌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