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改革開放30年,有多少記憶令人難忘,其中特別不能埋沒的是那些在改革大潮中奮勇搏擊、敢于沖浪的先鋒人物。他們曾經站在改革的風口浪尖,為探索改革之路披荊斬棘、開拓前進。也許由于各種原因,他們其中的不少人在奮進的中途倒下了,但歷史不應該忘記他們,人民也不會忘記他們。
(1929年-
)上海嘉定人。1952年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經濟系。1982年起在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從事研究工作,其中1985年-1993年任副主任。曾任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辦公室主任、國務院住房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研究直轄市小組成員等職。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 他提出了“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的觀點以及勞動力市場的概念;他的
“用經濟合同替代指令性計劃”等建議被吸收到十三大報告中。他參與起草十五大報告,對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和改革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他是最早提出政府治理改革的學者之一。他對“實行按要素分配與勞動價值論的關系”、“為什么要把科學技術工作和經營管理作為勞動的重要形式”以及“私營企業主的經營管理也是勞動”等問題的闡述,引起了理論界和領導層的重視。針對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問題,他系統地提出了“以民為本”和“民本經濟”的理論,概括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對改革的相關理論進行了創新。 (資料選自《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百人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