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基金投資部總監、基金經理、經濟學碩士。8年證券從業經驗,曾在上海國際信托投資公司證券投資信托部、投資銀行部工作。 “說實話,今天站在這里,我的壓力確實很大,因為基金今年虧錢了。”7月6日下午2時許,2008年度基金評選公益講座的第一場,華安基金首席投資官王國衛一臉坦誠地說:“拿了基民的錢,無論輸贏,都應該給基民講明道理。”這樣的開場白,贏得臺下500多名基民的一片掌聲。當天氣溫超過38℃。 數據統計顯示,在上半年的持續下挫中,基金的“成績單”非常尷尬,幾乎到了全線虧損地步。一時間,基金業遭遇有史以來最廣泛的質疑,壓力空前。
凌厲跌勢“通殺”投資者
面對投資者的質疑,王國衛沒有回避,他坦陳上半年對市場的判斷出現失誤。“上半年,我們的判斷盡管相對保守,但與市場的實際運行還是出現很大偏差,幾乎是完全錯誤的判斷。”當時,考慮到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以及次貸危機,華安基金判斷滬指運行區間應在4500點至6500點。 但是,市場走勢風云突變。面對日益嚴重的通脹壓力,從緊的貨幣政策,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明顯放緩,國際油價的持續上漲以及不期而至的雪災、震災等多重利空因素,滬指上半年跌幅達到48%。王國衛表示,如果用兩個字描述上半年股市運行特征,那就是‘通殺’。只要你還在這個市場中,無論你的持倉比例多少,行業板塊如何,結果統統是——虧損。 王國衛總結說,華安基金在3個方面出現了失誤:首先,對宏觀調控的認識不足,沒有想到會出臺如此嚴厲、全面的調控措施;其次,對大小非減持的沖擊認識不足,這幾乎徹底改變了市場供求平衡;最后,對市場下跌的幅度認識不足,4300點、3440點的“政策底”、“市場底”全部跌穿。 王國衛解釋說,由于偏股基金的股票倉位下限契約規定,也決定了其在“通殺”行情中,不可能做到“全身而退”。
糾錯能力更為關鍵
有基民憤怒地指責基金公司總是倡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結果使得做長線投資的基民損失最為慘重,而如果把握好做波段,6000點全身而退,怎么會輸得這么多? 王國衛依然是坦誠溝通,他誠懇地說,基金經理是人,不是神,所以也會犯錯誤。踩點確實很難。去年,5000點上我們就感覺市場風險很大了,但市場還在漲,當時很少有人愿意退出,都想做足牛市。事實上,如果哪家基金此刻退出,凈值跟不上大盤,也會遭遇基民質疑。市場有時就是一種氣場,在那樣的氛圍中,投資人(包括基金)都很難獨善其身。 談到這一點,王國衛表示,誰都會出錯,目前最重要的是,“糾錯能力尤為關鍵”,而彌補以前的損失則需要時間。他希望基民在這個時期對“以睿智創造價值,以誠懇贏得信任”的華安基金,能不離不棄,攜手相伴,共同成長。而從長期來看,王國衛依然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因為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一個都沒少,而政府的管理能力、企業家應對市場環境變化的能力都已大幅提高。
市場仍存在更大發展機會
“盡管可能還要再忍受一段時間的低估值運行環境,但這并不影響尋找階段性、局部性機會。”其中,通脹的短期受益行業值得關注,如資源、新能源及相關行業、電力設備、商業零售、電子信息技術、化工、公用事業等。 王國衛認為,長期的機會還在于壓力下的轉型企業,而很多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具備轉型和抗壓的能力,重點關注具備企業家精神的公司,如在復雜多邊形勢下,能夠應對這種形勢的企業將有更大的發展機會,如央企重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