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汶川地震專題]
記者從四川綿陽地震災區有關方面了解到,在綿陽昨日舉辦的一場招聘會上,盡管前來招聘的企業提供了2萬個就業崗位,但是綿陽當地在地震后需要解決的待業人員卻有多達百萬余人。 據悉,四川省共有農民工2000萬人,其中歷年來在省外打工人數約1000萬人。有關專家表示,本次地震對經濟的傷害,可能將在那些留守農民工以及城市受災群眾的就業問題上得到體現。
就業成為災區迫切任務
盡管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努力為四川地震災區群眾提供就業崗位,但是有專家向本報記者表示,四川地震的發生,將使我國今年需要解決就業的人數增加,完成今年的就業目標任務可能較去年更為艱巨。 據了解,今年1月22日,當時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披露說,2008年就業再就業工作的目標是“105145”,即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000萬,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0萬,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0萬,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在昨日上午綿陽市惠民幫扶中心舉辦的災后就業援助招聘會上,參加招聘會的企業有200余家,招聘崗位2萬多個。綿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苗平對媒體表示,初步統計,災后綿陽市城區有18萬人因災失去就業崗位,農村64萬人失去就業崗位,另外還有幾十萬人階段性地失去就業崗位,解決就業需求成了綿陽當地在恢復生產階段迫切的任務。
多方協力提供崗位
在災區群眾的就業問題面前,全國各地正在努力幫忙提供工作崗位。 近日,四川震后首批“川妹子”從四川啟程到北京打工。據悉,這30多名川妹子均來自都江堰、崇州、彭州、綿竹、什邡、德陽等地震重災區。 在這些“川妹子”于地震后重新找到工作同時,全國各地政府部門、企業也在想方設法為地震災區的受災群眾提供就業機會。6月24日,浙江溫州民營企業負責人前往四川災區,專程迎接412位災區群眾到溫州企業上班;6月13日,四川省雅安地區104名農民到達北京,成為北京市石景山區環衛中心的環衛工人。 就在昨日,來自七個省市的40余家僑商企業赴四川地震災區進行現場招聘活動。今后3天內,這些企業計劃在綿陽、德陽和廣元三地招納4000多名員工,以切實解決受災民眾的就業生計。據了解,除此次招聘計劃外,來自各省份的僑商企業將分批次在四川地震災區招收約13700名員工,以幫助這些失去家園和親人的同胞渡過難關。
呼吁出臺更多就業政策
就在“5·12地震”發生后的第十天,5月23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關于對地震災區實施就業援助的通知》,要求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收集適合災區務工者的崗位信息,適時將崗位信息送到災區,開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 與此同時,成都市人事局也下發文件,積極開展受災群眾再就業服務工作,組織開展企業就業崗位募集活動,幫助受災群眾盡快實現再就業。 中國社科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楊志勇昨日在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解決災區人員的就業問題,可以通過災后重建完成一部分。他表示,國務院已決定今年安排700億資金用于災后重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要投資于公共設施建設,這可以吸收大量勞動力的參與。“總的來說,災區重建需要大批人員,能解決大部分目前的失業員,也不至于影響到全國的就業工作目標。” 據楊志勇介紹,為緩解當地失業情況,向國外進行勞務輸出、鼓勵到外地謀生等做法已經在進行中。
105145 今年就業再就業目標是“105145”,即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000萬,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0萬,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0萬,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