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6月25日報道
昨天(6月24日),記者從國電集團獲悉,盡管1-5月售電量增長22.2%,但國電集團今年前5個月的虧損卻達13.9億元。受此影響,國電集團旗下部分效益不好的電廠員工遭減薪。
有消息人士昨天向記者透露,國電集團一些分公司從高層到普通人員都遭減薪,減少幅度達30%,以應對虧損。記者隨即向國電集團求證,該集團負責宣傳的人士表示確有此事,但稱這一調整并非集團性的,而僅限于部分效益不好的電廠。據了解,國電集團員工的薪水主要包括基本工資和獎金,獎金部分與效益掛鉤,當效益不好時,獎金會受到影響。
國電集團副總會計師陳斌告訴記者,在國電集團下屬77個火電廠中已有71.4%虧損,13%左右微利,剩余13%左右略有盈利,而且虧損面正在不斷擴大。據了解,其他四大發電企業的虧損面也基本與國電類似或超過國電。眾所周知,今年以來,電煤供應緊張,且價格平均比去年暴漲100元/噸左右,而電價未動,由此導致電力企業虧損。1-4月,五大發電集團累計虧損總計近50億元。
雖然從7月1日起我國將上調電價2.5分/度,但有電力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國家尚未明確這2.5分/度的上調價如何在電廠和電網企業間分配,即便全部分給電廠,也僅能補上相當于50元/噸的電煤價格上漲部分。
此外,更為嚴峻的是,電廠正面臨電煤供應緊缺的局面。在國家下令限制電煤價格上漲后,部分煤企出現了停售情況。因為同樣的煤炭既可以賣給電廠,也可以賣給鋼鐵廠、冶煉廠,或者出口,而目前賣給電廠的價格是上述銷路中最便宜的,“這導致煤炭企業不愿賣,火電企業買不到。”國家電監會研究室的吳疆表示。國家電網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國家電網范圍內缺煤停機已從6月12日的406萬千瓦擴大至963萬千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