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汶川地震專題]
有關專家預計,四川省災后重建資金需求將達到1萬億元左右;政府投入、個體投入、企業投入和援建投入將是重建資金的四個主要來源。建材等行業在重建中受益明顯。
重建資金需求或上萬億元
隨著救援工作接近尾聲,災后重建工作近期正式啟動。國家發改委6月1日宣布,根據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決定,國家汶川地震災后重建規劃組已經成立,主要負責組織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的編制和相關政策的研究。 此次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遠遠超過年初雪災帶來的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26日,廣元市因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218.18億元;截至5月29日,綿竹市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367億元。全省來看,僅工業經濟損失就達2040.1億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宏觀發展研究所所長盛毅據此分析,要恢復到震前水平,災后重建所需資金至少在2000-3000億元以上。 “這是個保底的估計,因為只是考慮了恢復到震前的水平。但是新的建設肯定不能只滿足震前水平,還應當考慮產業升級和城市重新規劃、建設等。就是在加強建筑的抗震性上,也需要更多的投入。”盛毅表示,由于各級政府的具體規劃尚未出臺,現在還很難說究竟需要多少資金來支持災后重建。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穆虹在日前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計劃用3個月的時間完成前期工作和災后重建的總體規劃,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災后重建的主要任務。 近期,都江堰、什邡、彭州等重災區陸續上報了災后重建需要的資金金額。據報道,什邡市發改局局長卿洪表示,什邡市未來的重建工作需要大約800億元資金;彭州的資金需求大約在400億元-500億元;城區嚴重受損的都江堰則需要超千億元的重建資金。 由此估算,僅此次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北川、什邡、都江堰、綿竹、汶川、彭州等縣市就需要5000億元以上的災后重建資金。再加上災民安置等其他支出,據有關專家估計,重建所需的投資總額很可能會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研發中心羅偉忠認為,災后重建預計將持續2-3年,每年投入的資金預計在2000億元左右,估計每年將拉動經濟增長0.3%-0.5%。
建材行業受益最大
目前已經確定的資金投入為中央財政優先撥付的作為災后重建基金的700億元,同時,有關方面已經明確明后年還要做相應的安排。據了解,對這部分資金,財政部目前的大體設想是用于民房、基礎設施、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的建設。 盛毅表示,災后重建基金主要來自于四個方面。一是政府財政的投入,主要用于災后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的恢復、新建和升級;二是個人的投入,例如農民重建新居,恢復生產、生活設施的建設等;三是企業的投入,既包括當地企業恢復生產、重建、改造等的投入,也包括當地、外地企業的新投資,這部分主要是贏利性投入;四是援助性的投入,其投資目標和政府財政的投入類似,如各地企業積極捐建抗震學校、醫院等。 “短期內,政府的資金將是災后重建的主力,但長期看,還將以民間的投入為主。這部分投入持續時間長,是逐年進行的。” 從行業來看,盛毅認為,“雖然具體的比例不好確定,但可以肯定,對建材的需求在整個重建的資金需求中占較大的比重。”由于在災后重建中,基礎設施、房屋等的新建、修復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建材的需求將大幅度提高,包括水泥、鋼鐵等行業將從中受益。分析人士也指出,較容易把握的投資機會還是在建材方面,而且由于災后對建筑設施質量的要求會更高,那些優質建材的生產商會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盛毅指出,建材需求增長,還將拉動對能源的需求。建筑、工程機械等相關行業也將在災后重建中受益。分析人士指出,整個重建過程可能會長達數年,各行業在重建過程中的受益程度也有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