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5-24 作者:馮曉芳 張舵 來源:新華網 |
|
|
新華網北京5月24日電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24日發布《關于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鼓勵中國電信收購中國聯通CDMA網,中國聯通與中國網通合并,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并入中國電信,中國鐵通并入中國移動。改革重組將與發放第三代移動通信即3G牌照相結合。由此,我國第四次電信體制改革啟動。
我國電信體制改革始于“中國聯通”。承擔“打破壟斷”的使命,1994年中國聯通成立。由此,原郵電部獨家壟斷國內電信市場的局面開始改變。中國聯通進入移動通信市場后,郵電部門大幅降低了入網費和資費。雖然“雙寡頭”競爭使基本電信服務市場效率得到改進,但電信市場有效競爭并未形成。當時中國聯通的資產只有中國電信的1/260,1998年其營業額僅為中國電信的1/112。
從1998年起,電信業的反壟斷急劇發展成為中國百姓餐桌上的話題,所有的矛頭都集中于被稱為“頭號恐龍”,即至今許多人耳熟能詳的“中國電信”。當時人們手里的電話、手機、呼機等,都與它的業務相聯系,也就是原郵電部旗下的全部電信資產。
旺盛的電信需求造就了“中國電信”的驕人業績,但同時也形成巨大的社會成本:昂貴的初裝費和長途費、漫長的等待、員工服務態度的惡劣……因此,1998年開始實現政企分開、郵電分設,重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成立中國移動,原先龐大的“中國電信”被切開。
2001年至2002年,以打破固定電信領域的壟斷為重點,已經被剝離了移動等業務的“中國電信”又被實施南北分拆,2002年5月新的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掛牌。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和河南、山東共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信公司歸屬中國電信北方部分;其余歸屬中國電信南方部分。
北方部分和中國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責任公司重組為中國網通信集團公司;南方部分保留“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名稱,繼續擁有“中國電信”的名稱和無形資產。逐漸形成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衛通、中國鐵通六家基礎電信企業競爭格局。
從完全壟斷到引入競爭,從政企合一到政企分開,從兩個競爭主體到多個競爭主體,我國電信業走過了一條“在發展中改革,在改革中發展”的道路。
競爭促進電信業飛速發展。2001年到2007年,全國電信業務收入從3719億元增至728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11%,用戶數從3.26億戶增至9.13億戶,年均增長約1億戶,手機用戶數更是達到5.47億戶。固定、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雙雙穩坐世界第一,市場競爭更加充分,資費大幅降低,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但是,由于移動通信技術的先天優越性,我國電信運營商的非全業務運營,使電信業在競爭架構上嚴重失衡。一度以來手機單向收費、下調漫游費等利于用戶的改革推進艱難,均緣于此深層次矛盾,中國移動“一家獨大”局面愈演愈烈,其他幾個運營商因其業務局限則難以為繼。
為形成相對均衡的電信競爭格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電信企業的競爭能力,促進行業協調健康發展,充分利用現有網絡,再次深化電信體制改革,成為必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