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冰天雪地里來個急轉彎,哪怕是全時四驅的越野車,也難保不翻車打轉,更何況還是輛近乎散架的老爺車。
中國足協這幾天拋出的國奧打中甲的動議,其后果就基本上屬于這種狀況。姑且不論讓國奧打中甲的想法是如何的無厘頭,如何的不職業,如何的莫名其妙,單說這種不調查不研究,拍拍腦門就敢張嘴的做法,就足以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而且,這種手法還是如此的似曾相識。
聯賽給“國字號”備戰讓路,這在中國足球圈都已習慣成自然了。曾經有位足球掌門人,為保國奧成績,干脆提出聯賽南北分區。后來,據說是被視聯賽如命的郎效農拼死摁住才算罷手。這回倒好,直接把國奧“打包”進聯賽了。
出此下策的人想必是飽嘗舉國體制優越性的,深知把一群人聚一塊兒天天埋頭苦練的好處。就算沒啥技戰術意識,天天在一起傳切配合,說不定就“配”成本能反應了。兩個人一起劃的劃艇可以,4個人一起使勁的賽艇可以,11個人一塊兒踢的足球應該也可以吧。
但足球真的是不可以,就像孫海平可以傾10年心血打造出一個“翔飛人”,中國足球費了50年牛勁也就沖進過一次世界杯決賽圈。水漲船高,這在足球世界里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無需再證明,也不可能被推翻。
心存僥幸是人類的通病,急功近利又是人性的弱點,特別是在國字號成績幾乎成唯一硬道理的中國體育圈,腦海中陡然浮現這樣的意念倒也不難理解,但想想可以,真甩到足協中層會議的桌面上加以研討,就顯得太性急了。
很能理解領導想把中國足球早些搞上去的心情,但有些事肯定不是轉個舵掉個頭就能搞定的。就像現在依然高潮不斷的打假掃黑,不是說聯賽開賽就萬事大吉風平浪靜了,也不是說崔大林副局長、韋迪主任不相信會有大面積俱樂部卷進去,就果真不會卷進很多大鱷一樣。
開弓沒有回頭箭,掃黑是這樣,反腐是這樣,中國足球的職業化之路也是如此。更何況人家歐洲搞了近百年的職業足球,不僅是事業,而且是產業,也是足球能夠成為世界第一運動的根基,沒理由到了中國就成了壞東西。壞掉的不是職業足球,而是打著職業旗號中飽私囊的那些壞家伙和一個很不職業的體系。
而讓人沮喪的是,壞人被抓了不少,但滋生壞人的體系卻依然存在。
國奧打中甲的想法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讓人看到了一種傾向重新抬頭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