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討140元工錢,農民工高志強遭到北京一包工頭惡意報復導致右腎被切除;湖南長沙一處工地上30名討薪民工被近百人追打……近日一些建設單位和包工頭拖欠工資,嚴重侵害勞動者權益的惡劣行徑,再次敲響警鐘:建筑業欠薪情況依然嚴重。治頑癥,保護困難群體,政府須施以重拳。 城市發展和建設的日新月異,最應該感謝的就是付出艱辛勞動和汗水的農民工,可是恰恰在建筑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最為嚴重。有關部門調查顯示,建筑行業拖欠工資比例達60%以上。一些企業故意拖欠農民工工資,對前來討薪的農民工反施暴行,其行為達到“肆無忌憚”的地步。 盡管相關部門已經花了很大的氣力來治理惡意欠薪,成效不可謂不大,但這一問題多年來卻屢治屢犯,不斷抬頭。企業違法成本低、農民工維權成本過高、懲治力度不足以讓欠薪者“生畏”,是其中重要原因。 根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定,企業逾期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拒不履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行政處理決定,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一方面是企業可以略去的處罰成本之輕,另一方面是農民工難以承受的討薪維權成本之重。兩者間的尖銳對比,照出了農民工的辛酸無助。 春節臨近,解決好建筑領域拖欠工資問題,對維護農民工權益,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保持社會穩定十分重要。各級政府應把這一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多管齊下,創新方法,堅決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施以重拳。不管工程款是否足額到位,要確保用工單位先償還農民工工資。更重要的是,監管部門還需尋求治本之策,真正讓企業主對欠薪行為“怕疼生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