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還在爭論當中,成都市教育局便立即動手吃了第一只“螃蟹”。據悉,針對目前奧數培訓的瘋狂現狀,成都市教育局將出臺相關政策,徹底封殺“瘋狂奧數”。這對于正厲兵秣馬、準備在奧數市場大干一場的各種奧數班和奧數輔導教材出版商來說,無異于當頭棒喝;可對于常年忍受奧數之苦的中小學生來說,卻是久旱逢甘霖,自此告別被奧數殘害的“舊時代”。
奧數本無害,是應試教育的框架把它變成了害。作為一項國際賽事,奧數在其他國家只是學生業余興趣愛好,而在我國,自1986年參賽以來,奧數便成為了民族榮譽的代名詞,一旦在奧數競賽中折桂,便搭上了名校的直通車。久而久之,這項本來定位于一部分對數學有突出興趣的高中學生競賽,在中國異化成了另類高考、另類中考,小學生反倒成了學習奧數的主要群體。
學奧數有用嗎?一方面是有用的,由于一些學校把它與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掛鉤,那些奧數成績優異的學生將得到優質學位的機會,這直接導致家長們紛紛送小孩學奧數,生怕孩子在競爭中落后;一方面卻又是沒有用的,因為中國迄今共有101位選手在青少年時代獲得過國際奧數的金牌,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在成年后榮膺代表世界數學界最高水平的菲爾茲獎。相反,世界著名數學家、菲爾茨獎得主安德烈·奧昆科夫就從來沒上過奧數,他甚至還有過被中國小學生的奧數題難倒的經歷。這已經足夠證明學奧數和當數學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
既然如此,為什么一些學校對奧數樂此不彼呢?我想,還是利益在作祟。學校辦奧數班,出奧數訓練教材,教師業余帶奧數學生,長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利益鏈條。據媒體報道,僅在北京,奧數催生的市場規模就超過20億元。成都市教育局此次準備徹底封殺奧數,把奧數從升學程序中屏蔽出去,嚴禁教師業余時間教奧數,頗有刮骨療傷的味道。奧數這種被異化了的教育手段,集中展示了應試教育理念的弊端,剝奪了孩子的童年與少年時光,剝奪了他們健康成長的機會。
但是,在應試教育框架依然牢固的背景下,一個奧數倒下去,又一個“仿奧數”會站起來。如果不從根源上肅清應試流弊,各種和升學掛鉤的競賽層出不窮,學生們只有高考這一座橋走,而且一年才能走一次,那么,奧數沒了,別的科目就會取而代之,繼續產生新的利益鏈條,繼續讓中小學生重負前行。不管怎么樣,成都邁出了革應試教育命的關鍵一步。雖然我們經常呼喚要廢除應試教育,可惜只要有高考指揮棒存在,就連作為替代品的素質教育也被異化成了應試教育的一種,實在容易讓人對應試教育產生“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覺。成都的這一次教育革命開了好頭,可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應試教育的流弊還需要同仁一個接一個地肅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