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問題是近年來公眾最為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長期以來在醫療領域暴露的諸多弊端已深受公眾詬病,看病難,看病貴,醫藥腐敗,醫療保障乏力等痼疾依然頑強地附著于龐大的醫療領域,成為影響公眾健康的主因。為了解決積弊,醫療部門沒少進行醫療改革的探索,雖然這些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種種醫改探索離公眾醫改預期依然還有相當的距離。因此,繼續進行醫療改革依然是衛生部門首當其沖的努力方向。
據6月17日新華社報道,衛生部部長陳竺6月17日透露,衛生部門要把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為今后一段時間衛生工作的頭等大事。下半年,要重點抓好幾件事,其中之一便是與相關部委共同做好醫改方案的公開征求意見和修改完善工作。要努力使公開征求意見的過程成為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匯集民力的過程,使方案更加貼近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期望,更加符合衛生事業發展的規律和我國的國情,從而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改革的實質是既得利益的再調整。衛生部醫療改革以開放的姿態納入民意,不僅有助于集中民智、匯集民力,為醫改更佳方案的出爐提供必要的人力和智力保證,其更大的意義則在于為普通公眾表達醫療訴求提供一個自由寬廣的博弈平臺,為醫改最大限度地惠及民生創造條件——這是政府執政為民根本指歸。 醫療改革的民意參與理所當然值得公眾歡迎,但讓民意真正體現于醫改的制度設計文本則是這一舉措的最終目的。這就需要相應的制度保證民意匯聚并使之不至于虛置。這種擔心不是多余的。最近關乎公共政策納入民意的新聞不乏少見,但真正使民意最終體現出來的卻不多見。如最具代表性的是今年初的手機漫游費聽證,雖然做出了采納民意的姿態,但實際結果卻大失所望,究其原因,則在于這次聽證會的所有程序都像是事先設計好的,民意始終“漫游”在公共決策之外。另外,一些城市的諸如水、電、氣、公共交通等的價格聽證也或多或少地表現出對民意的不夠尊重。當然,政府部門充分接納民意也是有成功先例的。如之前的廈門PX事件,就以幾乎合符民意的結局畫上了句號,對此,有論者這樣總結:廈門PX項目緩建的根本原因,在于堅韌的民意與高層決策的良性互動。這種互動,已經能夠在一些關鍵環節成功狙擊特殊利益集團。因此,能否有效地接納民意除了切實可行的制度程序外,根本則在于利益主導部門是否有足夠的誠意——只有主導部門具備發自肺腑的誠意,才會動用公共權力和社會資源匯聚民意,并形成與既得強勢利益集團抗衡的力量。 在此,我們并不懷疑衛生部門致力于醫療改革的誠意。不過,一場涉及廣泛領域的改革是一個浩大而繁雜的系統工程,讓公眾有效參與利益博弈的確需要做很多事情。例如,廣泛接納民意的方式,接納民意的范圍,怎樣有效保證公眾意見的表達,怎樣兼顧各方利益,怎樣向依附于醫療體制上的頑疾開刀,等等。所有這些都需要精心準備,縝密思考,落到實處。 醫療改革關乎民生根本。我們期待著新一輪醫改能給深受醫療問題困擾的公眾帶來欣喜,真正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