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限塑令”掀起的消費革命正在全國展開。“限塑令”實施第一天,我在書城購書時聽到,“請問你需要購物袋嗎”,大多數人都搖頭拒絕;特別是一大批志愿者的出現,更顯示了公民對“限塑令”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近百名志愿者還對超市、農貿市場的“限塑令”執行情況進行調查,這種自覺擔當社會責任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小小塑料袋折射出的是公民環保意識和企業責任意識的升華。
從根本上說,塑料袋限制和強制收費,關注的并不是塑料袋的免費或收費,而是通過改變公眾的消費習慣,進而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最終為我國的環保進程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試想,中國13億人,平均每天使用的塑料袋就高達30億個,如果擯棄每天消耗30億個塑料袋的習慣,那么,我們就可以每年節省3700萬桶原油,這些原油都是因為生產塑料袋而消耗的。改變一種習慣,或許將成為我們每個人對人類物質欲望的收斂和對人類生存的地球家園的敬畏的一個契機。
“限塑令”在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的同時,也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注入了更為切實的內容。“限塑令”實施之日,許多商家自覺擔當起社會責任,上海萊茵醫院趕制了3000個布袋,免費送給每一位來醫院就診的病人。布袋不僅做工精致,厚實耐用,還上書一行字:“把綠色帶回家”;世紀聯華魯班店向顧客贈送1000只無紡布環保購物袋;長春食品商店免費提供大、中、小不同規格紙質包裝袋。這樣做,看上去使企業“破費”了點利益,但卻做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這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是有好處的。我們向不惜犧牲個體利益、踐行社會責任、道德自覺、展示現代經營理念的企業致敬!
這些年,我們看到,厚度小于0.025毫米不可降解的超薄塑料袋造成的污染,已經成為令人頭疼的問題。這種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埋在土壤中,300年也不會降解,它的大量堆積,會造成農田和河流的嚴重污染。當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破壞時,那么,傾巢之下,豈有完卵?又何談企業利益?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為改變濫用塑料袋習慣發揮作用,應當成為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當然,除了每個公民和企業盡自己應有的責任外,政府部門也應有更加積極而科學的作為。政府在對某些商家暗渡陳倉、陽奉陰違提供超薄塑料袋的行為作出必要的懲罰外,更多的還是要通過制度激勵,對一些“支持環保”的企業給予精神鼓勵,宣傳他們的事跡,表彰他們的精神,同時給予適當的稅收減免,使其“利益不受損”,達成政策推動與民意所向的情感共振,從而讓更多的企業自覺加入到“限塑”行列,更好地承擔起為子孫后代守護凈土的重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