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從去年初衛生部提出“平價醫院”概念以來,叫好聲及質疑聲就此起彼伏。贊成者看到了其為低收入人群提供服務的定位,懷疑者則不相信平價醫院能群起效仿。
但不管爭論如何,在當前醫改錯亂迷雜、利益格局暫難打破之際,推出一些平價醫院,部分緩解“看病貴”難題,是個有益的嘗試。而且實際經驗表明,有些平價醫院的推出確實能獲得市場、贏來口碑。比如廣東湛江市的“10元門診”和“三平服務”,高州市人民醫院的“平價”奇跡,都是平價醫院的成功運作模式。
不過,對于湛江平價醫院的備受好評,有人將其歸功于政府背后的財力支持;對于高州創出的平價醫院奇跡,有人認為這種模式只適合在小地方小醫院推行。到底在廣州這樣的大城市,沒有政府的投入,平價醫療能不能實現?廣東省人民醫院推出的平價醫療,或許是個不錯的摸索和回答。
昨天,位于佛山市南海區的廣東省人民醫院平洲分院,正式以“平價醫院”的面孔出現在眾人面前,它介于公立醫院和慈善醫院之間,為7類困難群體提供平價醫療服務,并承諾價格打折,醫療服務不打折。
先拋開平價醫院能否形成規模效應不論,單就省級三甲醫院,在沒有政府投入的背景下,自己推出平價醫療服務,至少為探索平價醫院的操作模式起了個身先士卒的作用。
事實上,在人們對平價醫院寄予太多的期望之后,多數公立醫院卻一直都保持沉默,反而是一些民營醫院借機打出了平價牌招攬患者,但由于民營醫院本身的問題,再加上人們小病也要去大醫院就診的固有觀念,使得其平價措施并沒有得到如期的社會反響。
很顯然,假如占醫院數量96%的公立醫院都對平價醫院置若罔聞,那平價醫院就只能成為一個空口號,徒讓公眾失望。政府投入雖然連年增長,但是看病費依然高居不下;社區醫院喊了多少年,但不是門可羅雀就是“口惠而實不至”。在此背景下,只有公立醫院率先加入平價醫院的行列,平價方能真正實現。眼下,平價醫院的推出無疑讓人抱有多重期待。一是,花相對低廉的錢,照樣能享受大醫院的服務;二是,其他公立醫院能從中吸取經驗,以后不只是困難群體,每個人都能享受平價醫療服務。
當然,期待終歸是期待,能否變成現實,有賴于政府和醫院的共同努力。政府在投入上多一些,醫院在收費上少一些,平價醫療的希望就大一些。其實,如果細究起來,每一個公立醫院都應該是平價醫院,因為醫院提供的是一種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作為一種公益性事業,公眾就醫本就不該花高價甚至天價。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本來公益性的醫院變成了高價醫院?眼下還有什么途徑能讓公立醫院還原為平價醫院?但愿這一次平價醫院不會讓我們失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