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在全國肉價漲聲一片,且價格達到了歷史最高位,按理農民的養豬積極性應該高漲起來,但恰恰相反,農民卻在紛紛放棄養豬。13日CCTV《經濟半小時》報道,四川遂寧不少農戶卻放棄養豬,因為養豬成本比肉價上漲更多。
遂寧安居區是四川省最重要的養豬基地之一,早在上世紀70年代,當地就開始發展養豬業,2000年,全區肥豬存欄數一度達到300多萬頭,農民有三分之二的收入依靠養豬。但就是這樣一個重要的養豬基地,在肉價飆升的時候,農民反而不養豬,這種現象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國家統計局統計發現五月份肉價同比上漲了26.5%,而商務部對36個大中城市統計,5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了43.1%。豬肉如此猛漲,但農民不養豬,可想而知,是農民養豬成本的增加比這兩個數據還要高,農產品漲的價格總跑不過生產資料那條“腿”。
央視采訪了一位有代表性的人物羅鴻忠。羅鴻忠是一位養豬能手,對養豬可謂獨有情鐘,一養就是35年。可如今他不再想養豬,連母豬也賣掉了。他算了這樣一筆賬,從去年到今年,仔豬的成本價從每斤6元漲到了現在的8.5元,玉米從去年的每斤0.7元漲到現在的0.9元,豆粕飼料從去年每袋120元漲到現在的150元,現在養一頭豬,飼料成本要600多元,購買小豬仔要200多元,水電費要120元,疫病防治費用要60多元,這樣一算,一家人辛辛苦苦七八個月養一頭豬,只能賣八百元錢,比起成本來,不但掙不到錢,還要倒賠200多元。據農業部統計,2006年上半年,每出欄一頭生豬虧損80元,也就是說,今年養豬比去年還要多虧120元。老羅不養豬,也就在情理之中。難怪老羅的女婿會說:“我虧得好惱火,哪個輸得起嘛!”
像老羅這樣的人也決非是一個,像安居區這樣的地方也決非是一個地方,應該說,他們的遭遇在全國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人曾這樣說,在我國養豬業從2005年底到今年第一季度長達16個月的虧損后,養豬業終于可以見到了利潤的笑臉。而事實上,養豬的農民仍然沒有見到利潤,而是繼續虧損。從政府的層面上講,政府希望這次豬肉價格上漲的利潤能絕大多數留在農民手里。但這次豬肉漲價卻沒有從漲價中得到了實惠,在這樣的漲幅中,農民還不能得到實惠,可以預言,養豬業還會走向低迷,存欄數繼續減少,豬肉價就仍然在高位上行走。
有人說,對于許多人來說,豬肉是一種很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生豬產業一頭連著龐大數量的農戶,一頭連著廣大市民的菜籃子,生豬產業抗風險能力又很低,因此既要讓農民養豬能賺錢,又要讓城里人特別是低收入者吃得起肉。生豬產業是一個攸關國計民生的大產業,是一個需要保護的弱勢產業。但我國對養豬業幾乎沒有什么保護措施。農民的利益長期得不到保障,種糧賠錢,養豬賠錢,最終在疫病和氣候的誘發下,農產品出現價格危機,拉動CPI居高不下,成為國民經濟濟健康發展的重要隱患。這說明,重要的東西始終是重要的,無論你怎樣漠視,它最終將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的養豬業同樣發達,與我國不同的是,他們的養豬農戶所得到的制度保護和政策扶持要多得多,專門有機構來幫助他們與飼料企業、加工企業協商價格,政府還有高額的補貼。美國的養豬協會遍及全美,其經費來自于豬的銷售。養豬者協會不僅推廣政府環保計劃,推廣提高豬肉質量的計劃,協調公共關系和政策,還與大學推廣部門聯合,為養豬農場主提供各種培訓,資助有關養豬業方面的各種科研活動。另外,在美國養豬育種中,美國的種豬登記和育種協會也起到主要作用。美國農業部還會公布季度養豬業報告,政府也會發布天氣、生產和價格信息以幫助農民進行生產。在防疫體系上,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為美國動物防疫工作的最高行政管理部門,防疫是美國聯邦—聯邦區域—區域地方分三個層次的垂直管理體系。他們平時不參與各州的獸醫管理工作,但一旦發生重大動物疫病,美國農業部長宣布國家進入緊急或超緊急狀態時,這套體系便會立即啟動,直接領導疫病的撲滅工作。如果我國有這些保護措施,也就不可能出現養殖業大起大落,且循環往復的尷尬局面。
不要吃不到豬肉才想起農民,市場上每一個環節,如果他們的利益不能得到公平保障,這個市場最終會陷入困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