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就如江河之水最終將匯入大海般,慢慢會帶領每個參與者抵達目的地。 當2008年底金融危機向全球波及,世界各國經濟衰退,保護主義隨著危機影響的加深愈演愈烈,全球貿易因此而受重創,在這個節骨眼上,啟動于2001年的多哈回合談判歷時七年的艱辛之路后卻陷入僵局。此時此刻,雙邊協定靈活的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正好來彌補了多邊的WTO之短。 WTO遇冷之后,代表著雙邊和區域經貿一體化的FTA逐漸升溫。據統計,截至2008年9月,向WTO通報、仍然生效的區域貿易安排已達223個,這其中80%以上是在近10年內出現的。據WTO預計,到2010年底,全球范圍內的自貿協定有可能達到400個。在前不久閉幕的東盟系列峰會上,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的倡議再度被提上議事日程。剛剛在新加坡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對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這個長遠目標達成共識,一旦貿易總量占全球貿易量44%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實現這個目標,則無疑將極大地促進該組織各成員的貿易與經濟增長。 專家表示,從理論上講,世界經濟一體化應該走多邊貿易體制的道路,這也是世界各國應該努力的方向。然而,在目前多邊貿易體制遇到困難和挑戰的情況下,區域經濟一體化不失為一個現實的選擇。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對貿易保護主義可以形成強有力的沖撞。“‘區域大有取代多邊之勢’的判斷目前基本是對的。”聯合國貿發會議經濟事務官員梁國勇說。 泰國的蓮霧、越南的咖啡、緬甸的翡翠……品嘗到原產自東南亞的熱帶水果,只需要花費不到原來一半的價格;廣西桂花機械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桂花”系列農用機械出口到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可以享受50%的關稅優惠……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我們看到中國的自貿區戰略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不光中國應有此戰略,全世界亦有了共識。
FTA全球潮下的中國選擇
啟動于2001年的多哈回合談判,歷時七年的艱辛之路后陷入僵局。當2008年底金融危機向全球波及,世界各國經濟衰退,貿易競爭加劇,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愈演愈烈,全球貿易受到重創。 世界各國為占據主動,都開始把發展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作為自己國家的戰略來規劃和實施。所謂“自由貿易協定”,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關稅區為實現相互之間的貿易自由化所作的區域性貿易安排。由FTA的締約方所形成的區域稱為自由貿易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