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前景堪憂的情況下,國內外對上海世博會能否促動經濟復蘇表現出了相當高的期待。這場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綜合性注冊類世界博覽會,截至2月18日,已有185個國家和46個國際組織確認參加,創下158年世博史的最高紀錄。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言時表示:“上海世博會有望成為促進中國經濟克服困難、助推世界盡早走出金融危機陰霾的難得契機!
危機對世博會影響有限
“金融危機對上海世博會有影響,但是影響有限,不會影響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比珖䥇f常委、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8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說。 雖然國際金融危機還未見底,到2010年全球的經濟情況尚不明朗,但據萬季飛介紹,目前從各個國家參展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國家還是沒有受到危機的影響。“有個別參展國由于財政投入的減少,經費籌措有困難,可能影響到展館規模的建設,也可能影響展館開工的時間!钡侥壳盀橹,還沒有任何一個參展國和參展方提出退展。 對于外界對上海世博會海外觀展人數減少的擔心,萬季飛分析,本屆世博會預計將有7000萬人次觀眾觀展,這其中有5%至10%的份額是包括港澳臺在內的海外觀眾,也就是說90%以上的觀眾來自國內,長江三角地區觀眾預計將占國內觀眾的大部分。由于長三角地區觀眾參觀的熱情很高,即便海外參觀者有所減少,對于世博會的參觀人數來講,應該說也不會有影響。 “按這種推算,我們將有6700萬中國觀眾,也就是說,每20個中國人當中只有一個有機會去看世博會。我們認為這個數字相對而言還是較為保守的。”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副主任周漢民說。
投資、信心等六方面拉動經濟發展
歷史經驗表明,成功舉辦世博會會為主辦國帶來發展機遇。在世界經濟“大蕭條”陰影下舉辦的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吸引了將近2300萬人次與會,直接和間接地向社會提供了近10萬個就業機會,極大鼓舞了人們戰勝危機的勇氣與信心。 專家認為,上海世博會也將在直接和間接兩大方面拉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據周漢民分析,直接拉動中首先就是投資拉動:基建總額達180億元,用于在占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園內建起230萬平方米的建筑,“而其中的1/6是老舊建筑的修整和重新使用,這創下了歷屆世博會之最”。其次是消費拉動:7000萬人次的到訪,也將帶動衣食住行等產業的發展。 上海世博會的輻射拉動也被普遍看好,安徽省政協主席楊多良認為,其對泛長三角地區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和其他旅游設施的建設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上海世博會將是長三角地區融合發展的助推器。”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市副市長成岳沖說,“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規模很大的綜合性博覽會,世博會需要巨大的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的支撐,需要中國各地特別是舉辦地周邊城市有力地配合! 當然,還有全國共辦的拉動。據上海世博會組委會介紹,屆時全國每個省區市都會在中國館區設有自己獨特的展區,浙江、江蘇等省還將協同舉辦部分世博會專題論壇。 不僅如此,文化拉動同樣引人關注。據悉,有諸多文化節目、展演正在籌備當中,預計每天會有近100場演出。 間接拉動中最重要的就是信心拉動。周漢民認為,國內外對世博會的關注和支持正是應對金融危機表現出來的信心。其次,這屆世博會將是對高科技的最新展示,它會為中國調整結構,催生高新技術發展帶來拉動,催生新的產業,譬如:現代國際會展業、都市旅游業、文化創意產業和物流業。
至少做到收支相抵
世博會的舉辦,從歷史上看,盈利、持平和虧損的數量各占1/3,而近十年來舉辦的世博會大多是虧損的。對于這個問題,周漢民8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明確表示:“我們這屆世博會至少能夠做到收支相抵! 據周漢民介紹,上海世博會的財政預算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場館基礎設施建設和永久性場館建設,總投資180億元。第二,上海世博會的營運資金是106億元,資金來源主要分成三個部分:政府的財政投入、發行建設債券、從市場營運中獲取。 其中,市場營運又一分為二,一是上海世博會全球合作伙伴高級贊助商、項目贊助商,他們已對上海世博會作出了可觀的貢獻;二是門票的發售,每張全票價格是160元人民幣。 周漢民特別強調:“上海世博會的整個財政預算早在2001年就得到中央政府的全面承諾和財政擔保,這是我們贏得世博會的一個重要條件。”
相關鏈接 |
萬季飛委員:政府應加大對展覽業財政支持力度 | |
全國政協常委、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展覽業可同時帶動投資、消費和外貿,其產業關聯度大、產業鏈條長,在擴內需、保增長方面發揮著獨特而積極的作用。然而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展覽業的負面影響開始日漸突顯,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對展覽業的財政支持力度,扶持展覽業平穩渡過難關。 據統計,2008年,在由貿促會展覽管理辦公室批準的出國舉辦經濟貿易展覽會計劃中,最終實施率僅為59%,與2007年相比下降4個百分點。2009年的出國展覽會中將有近50個停辦、緩辦或較大幅度壓縮規模,預計由此直接導致出口減少近80億美元。在境內展覽方面,由于我國企業特別是作為參展主體的中小企業面臨利潤降低、資金短缺等困難,不得不壓縮參展開支,甚至取消參展計劃,導致境內展覽會數量減少、規?s小、效益下降。 萬季飛建議,政府應加大對展覽業的財政補貼,并為組展單位和參展企業提供減稅優惠政策;補貼主要用于宣傳推介中國展覽業,鼓勵辦展單位擴大辦展規模,提高辦展水平,提升服務質量,增進展覽業國際交流;為辦展單位減稅則可減輕組展單位和參展企業的負擔,鼓勵其積極做好展覽工作,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文婧
謝婧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