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6-20 本報記者:張和平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從浙江蕭山鄉村的村辦小廠走出來、如今已登上中國民營企業巔峰的魯冠球是工業的“嬌子”,卻曾是農業的“敗將”。如今,他重點開拓遠洋漁業,迎來中國遠洋漁業發展的新時期。 38艘馳騁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西南大西洋的金槍魚、魷魚高科技遠洋捕撈船,寧波超低溫金槍魚加工基地、江西鄱陽淡水湖魚蝦加工基地、杭州蕭山南美白蝦加工基地的產品全部遠銷歐美、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年收入15億元純利1億元……這一件件好事都“堆”在魯冠球的身上,標志著魯冠球多年嘔心實施的農業戰略已從“遠洋漁業”新領域獲得成功突破,從此可坐享國際市場“一杯羹”。 幾十年來,他抱著“我出身農民,對農業懷有深厚的感情,我一直想為農民做點事情”的宿愿,在做強做大萬向節等汽車零部件等產業的同時,曾多次投巨額“反哺”種植業、養殖業,但屢遭慘敗。盡管如此,他心中的“農業情結”癡心不改,一次次從“大敗局”中爬出來繼續開墾“農田”,他始終認定“農業永遠是個方向”。 老天有眼。“節節敗退”的魯冠球一直以超前眼光鍥而不舍地鎖定農業,終于遇到轉機。2002年,浙江省遠洋漁業集團公司實行國企改制,盡管該公司并不景氣,但魯冠球看準了,他抓住此次良機,大膽注入4500萬元參與股改,從而成為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和全國遠洋漁業產業最大的民企投資者,開始以民資首次涉足金槍魚的遠洋捕撈。這個重大轉折,使萬向集團翻開了以遠洋漁業為核心的“農業戰略”新一頁。 魯冠球對遠洋漁業是個門外漢。但他以國際眼光啟用了一名精通遠洋漁業的高級人才曾岳祥“下海”擔任總經理,讓其全權領銜遠洋漁業,雙方組成“資本+智慧”的高效企業經營模式。 2003年,鑒于我國近海資源污染、枯竭,周邊數國又根據國際公約實施200海里內海域資源保護等嚴峻形勢,國家根據“十五”規劃,提前啟動了一個加力發展“遠洋漁業”的應急工程,國家及各省為此安排巨額配套扶持資全,支持企業“走出去”,打造遠洋船隊。但這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的產業,企業必須自投60%的資金。對此,全國同行多無奈地“望資興嘆”。 魯冠球獨行其步,再次以超前眼光往“大海”里扔下5000萬元,一口氣建造了20條超低溫(零下60度冷凍)金槍魚釣船,迅速組建兩支遠洋船隊,開赴印度洋、太平洋捕撈國際市場十分走俏的金槍魚。這一超前舉動,使位居弱勢的浙江省遠洋漁業集團公司一躍成為全國遠洋漁業產業的前三強。 國際遠洋市場風云變幻。2004年,國際遠洋漁業組織為了保護全球遠洋漁業資源,對高產出、高效益的遠洋金槍魚圍網船(一網打盡,大小魚通吃)的捕撈權實施限制性的配額管理。魯冠球意識到,獲得國際組織發放的遠洋金槍魚圍網船許可證是永久性的遠洋捕撈“入場券”,一旦錯失良機,中國遠洋金槍魚圍網船將被永遠關在三大洋的“門”外。但是,圍網船是遠洋捕撈領域高科技、高風險的頂級船,必須高投入。魯冠球在“關門”之前再次以戰略眼光和大手筆狠投8000萬元,連證(捕撈許可證)帶船“一口吃”,引進了兩條持證的世界超級金槍魚圍網船,由此在國際遠洋市場上“穩坐釣魚臺”。 為了抗擊國際市場風險,魯冠球又從資源戰略、優化產業結構和打造產業鏈入手,以長遠眼光投入1.05億元,永久性買下阿根廷200海里內魷魚資源的海域捕撈權,同時買下7條魷魚釣魚船,組建遠洋魷魚釣隊,開拓西南大西洋的魷魚捕撈。買了外國長期的海域捕撈權便“一勞永逸”。金槍魚與魷魚5支遠洋船隊的建成,使其遠洋產業結構得到升級。在國內后方,萬向集團投入1億元,在寧波保稅區、寧波溪口、江西鄱陽湖、杭州蕭山等地建造了6個超低溫金槍魚、南美白蝦、三文魚、青魚、小龍蝦、鮰魚、鰻魚等全國最大的水產品加工基地和冷藏物流基地,產品全部出口,形成了國內同行業首屈一指的從遠洋捕撈到儲藏、加工、進口、運輸、出口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產品附加值成倍提升。 最近,據全國遠洋漁業協會評估顯示,后來居上的浙江遠洋漁業集團公司現已成為全國遠洋漁業的龍頭企業,效益第一、綜合實力第一。 魯冠球堅定地表示:“遠洋漁業前景看好,只要方向對頭,今后即使虧了還要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