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來,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花生、玉米、鮮奶價格漲幅較大。近日,記者走訪河北省石家莊、滄州、衡水等地的部分糧農、奶農發現,他們在這一輪農副產品物價上漲中并沒有得到多少實惠。
 |
市場火 菜農樂。新華社發 楊帆
攝 | 效益不如蔬菜棉花 花生供不應求漲價
據河北省物價局價格監測網顯示,目前市場上桶裝5升花生油價格達到110元,高于2006年同期30.7%,原因是花生供不應求,收購價格大幅上升。 記者在深州市辰時鎮花生加工基地采訪了解到,脫殼花生米8.8元/公斤,未脫殼花生6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漲1.4元至1.6元。并且,花生的國內價格高于國際價格。據介紹,2007年花生的產量并不低,畝產達到350斤至400斤,主要原因是種植面積減小,需求量大。 與深州市相鄰的饒陽縣曾是花生種植大縣。據縣農業局副局長宋池介紹,近年來,饒陽縣油料作物種植面積逐年遞減,花生種植面積曾經一度達到10萬畝,2006年減少到7萬畝,2007年只有6.5萬畝。與此同時,蔬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建起了無公害蔬菜基地和大型蔬菜批發市場,蔬菜產值占全縣產值的40%。 據宋池介紹,花生種植簡單粗放,種子、化肥、農藥、澆水等每畝成本300元,按目前的價格,畝產250公斤毛收入1500元,除去成本,純收入1200元。按照去年同期的價格,每畝純收入只有850元。但是,種蔬菜每畝年純收入能達到1萬元。如果種植棉花,每畝成本500元,籽棉價格6.4元/公斤,畝產250公斤,毛收入1600元,純收入1100元,而且近幾年棉花價格一直比較穩定。所以,農民選擇種蔬菜和棉花,種花生為的是自家吃或榨油用。
小麥賠了玉米賺 種糧很難掙大錢
記者在滄州市獻縣、肅寧等小麥、玉米種植區采訪了解到,由于當地水資源短缺,再加上施肥、打藥,種植小麥投入很高,基本不掙錢,風調雨順時能賺一季玉米。 滄州市肅寧縣河北鄉龍泉村村民李連生介紹說,種小麥制種30元,要澆4次水,上兩次化肥100元,打藥40元至50元,再加上機播、機耕和機收,一畝小麥的成本至少400元,如果每畝的產量在600斤以下就賠錢。記者看到河北鄉大片耕地撂荒,冬小麥播種面積較少。李連生說:“明年,家里的五畝地種上棉花或春玉米,不再種小麥了。” 目前,玉米收購價格為0.81元,高于去年同期20.9%。獻縣商林鄉南宗村村民王煥正說,第一季收成好了能純賺200斤小麥,玉米投入少,好管理,主要靠第二季的玉米掙錢。“誰也不指望著這個發財。有勞力的出去打工,沒勞力的在家待著。打工掙的錢維持生活。” 記者走訪的獻縣、肅寧等縣人均耕地面積較少,例如南宗村只有1畝,龍泉村為1.9畝,并且受土地承包政策造成每戶家庭耕地面積很不平均,死人的地不注銷,添了新人也沒新地。當地農民普遍認識到,種糧食不賺錢,種植小麥、玉米主要滿足自己食用,如果有余糧才出售。他們積極種植辣椒、棉花等經濟作物,利用有限的土地創造最大的收益。此外,很多農民的現金收入來自外出打工,家里的地要么撂荒,要么轉包給其他人。一些農村也出現了大面積租種土地的“職業農民”,種植兩三百畝棉花產生規模效益,年能收入達到十幾萬元。
鮮奶價格雖然上調 實際養殖收益下降
近期,國內幾大乳品企業面臨生產成本上升壓力陸續調價,原因是2007年以來原料奶價格多次上漲。雖然目前石家莊地區的鮮奶收購價格達到三元/公斤,比去年同期高一倍,創近年來少有的高價,但是行唐、曲陽等奶牛養殖大縣的奶農高興不起來。 行唐縣獨羊崗鎮余底村的奶農說,“別以為鮮奶漲價了,我們就能發財。”據介紹,目前,喂牛的棉餅從2006年的1.2元/公斤漲到2.2元/公斤,精料從2元/斤漲到3.6元/斤;給牛輸液的價格從40元漲到60元到70元,移胃手術費從300元漲到500元。此外,奶牛產奶很不穩定。奶牛每年只有7個月的產奶期,并且從第五個月開始產奶不穩定;小牛喂養兩年半后才能產奶,這個期間要不斷往里搭錢;如果奶牛得病,就鐵定賠錢了;牛奶銷售有淡季旺季,一年當中有賠有賺。以上這些都是養殖成本。 曲陽縣陽坪鎮岸下村農民馬躍虎養了40頭奶牛,屬于當地少為數不多的規模大、實力強的奶農。他說:“奶牛養殖成本不斷升高,鮮奶價格始終沒有回歸正常水平,漲到目前的價格理所應當。舉個例子,一瓶礦泉水都賣二三元錢,鮮奶才1.5元一斤,你說正常不正常?多年來,每頭奶牛年純收入一直維持在3000元到4000元,考慮物價上漲因素,實際收益是下降的。對一些小養殖戶來說,還不如出去打工。” 記者了解到,這些地方的奶牛養殖戶分散,組織化程度低,大部分奶農的養殖規模在二到五頭之間。特別是小戶奶農很脆弱,抗風險能力差,最需要扶持。記者采訪到的幾名奶農反映,目前,他們沒有得到任何補貼,也沒有加入任何協會、農會組織。一些奶牛養殖大戶說,有沒有各種補貼并不是很重要,他們希望鮮奶收購價格能隨著養殖成本“水漲船高”,形成從原料奶到成品奶的正向價格傳導機制,而不是從終端消費市場到源頭奶牛養殖戶的逆向價格倒逼機制,只要有利可圖,奶農的日子就好過。他們不希望再看到牛奶廠打壓價格、倒奶殺牛的現象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