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內地游客在香港購物時被騙,在香港引起廣泛關注。香港海關人員兩度對曝光的兩家售賣珠寶鐘表的店鋪進行突擊檢查,并從位于土瓜灣的“皇室鐘表珠寶店”抄走價值400萬港元不同款式、懷疑是假冒“瑞士圣凱萊”的手表。
這一事件也引起了香港特區政府的高度重視。特區政府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鄭汝樺日前表示,將打擊以不良手法欺騙顧客的店鋪,有關措施包括加強執法、收緊“十四天百分之百”退款保障的記分制,以及把多次違例被記分的店鋪名字上網。香港警方和海關也將加強執法力度,打擊這些影響香港旅游聲譽的害群之馬。
去年“個人游”帶來收入近600億港元

香港化妝品連鎖店莎莎、金店周生生等是內地游客最喜歡光顧的地方。本報記者 劉蓮芬
攝 |
香港商品來自世界各地,大部分貨品不收關稅,價格相應較低,而且每年都有換季大減價的促銷活動,更重要的是這里的商品一直以來都以貨真價實著稱。長期以來的價格便宜、講求誠信和服務周到為香港贏得了“購物天堂”的美稱。也正是出于這個原因,香港特區成了眾多內地游客購物的首選之地。
2003年7月,正當香港經濟徘徊于低谷之時,中央與香港特區政府協商后決定,開放部分內地城市居民以個人身份赴香港旅游。這個被稱為“個人游”的政策實施后,源源不斷的內地旅客,為香港帶來了非常旺盛的“人氣”,帶動了香港零售、酒店、餐飲等多個行業,為香港經濟持續復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內地逐漸成為香港最大的客源市場。
截至目前,“個人游”已覆蓋49個內地城市,約2.6億人次到港旅游。2006年,訪港的內地旅客超過1350萬人次。以內地旅客人均消費4400港元計算,就為香港帶來近600億港元的收入。
哈爾濱游客買名表遭遇“兩換三騙”
連日來,香港報刊不斷出現內地游客在香港購物時遇上“貨不對板(指商品與樣板不符)”的問題,內地旅客成香港不良鐘表珠寶店的“待宰羔羊”。一名來自哈爾濱的男子揭露“兩換三騙”事件,他發現買的手表為冒牌貨后欲退貨,卻因“耳朵軟”先后兩次被游說“加錢”換表,結果共被騙去12萬元,最終換來只值一萬元、非原廠裝嵌的“江詩丹頓”。另有旅客投訴店員在被質疑金表掉色時,居然解釋為“手表的玫瑰金會出現季節性褪色”。
有店鋪被投訴以誤導手法出售數碼產品。兩名來自湖北武漢的旅客在港購物“禍不單行”,除了在“皇室鐘表珠寶店”買了冒牌手表,更在附近的香港(免稅品)數碼攝影器材中心,購買了誤以為是日本品牌“Fujifilm”(富士)、其實是“Fujimart”(富仕美)的攝像機。
返到內地后,他們才發現并非他們想買的日本富士品牌。他們說:“我們的朋友從香港回去以后,就介紹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香港人很有誠信,香港不賣假東西,結果我們這一次來,那叫‘大失所望’”。
旅行社下達購物“指標”
游客如云令香港旅游業商機無限,但面對競爭激烈,香港部分旅行社采用“竭澤而漁”的經營手法卻起到“趕客”的反效果。近年來,業界“零團費”接待內地團甚至“買團”的情況屢見不鮮,這就迫使導游要想盡辦法逼誘團員購物,每名游客不花掉數千港元就難以繼續行程。
據了解,2006年香港消委會共接到2108宗投訴,比2005年增加10%以上,其中內地游客占七成、有1468宗;除有零團費旅行團的投訴,“個人游”旅客的投訴也上升近三成。內地旅客投訴的主要是個別導游強迫購物以及購買的物品出現問題。被強迫購物的,多數都是較貴重的物品如手表及金飾及珠寶等。此外,投訴賓館、酒店以次充好、貨不對板的則比2005年上升了三倍。
香港導游協會主席余莉華表示,“零團費”的情況過去幾年已經出現,但近一兩年更進一步發展成向內地旅行社“買團”。香港負責接待的旅行社不僅不收內地組團社任何團費,還要向內地組團的旅行社倒貼買團,由于香港導游多屬公司雇來的人士,想開工就要貼錢接團,而因團費失衡,旅行社會強迫導游帶客購物。內地團一般只會在香港逗留三日兩夜,但有導游在接團的第一日,旅行社便下達“指標”,要求導游催促每名團員至少購物1000港元,三天下來有六七站購物已是十分常見的事。因此,關上店門不讓游客走、被逼購物、貨物質量參差不齊、旅行團被棄等現象便時有發生。
立法會議員陳婉嫻表示,香港旅游業近兩年已“食緊苦果”,“黃金周”內地旅客減少正反映此問題,相關部門應著手處理有關問題,不能再只靠業界自律。
為解決上述問題,去年下半年以來,香港特區政府、旅游發展局、旅游業議會采取了多項措施,如制定懲處機制和投訴機制,與內地有關部門推廣誠信旅游、制定合同范本等。去年10月份,旅游議會還對拋棄青海牧民同胞的導游作了停牌兩周的公開處罰(該團因購物不足被導游遺棄街頭)。
目前,內地已成為香港最大的旅游客源輸出地,也是全球出境旅游市場增幅最快、潛力最大、影響力最廣的地區之一。余莉華說:“雖然在內地許多城市調查顯示,香港仍然是內地居民出境游的首選,但如果香港業界不解決自身問題,很有可能令內地旅客望港卻步,而選擇到東南亞旅游。”
特區政府決心擦亮“購物天堂”金字招牌
香港旅游業界代表認為,香港旅游業已受到不良營銷手法事件影響,他們將派員到內地了解相關事件的情況。此外,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也聯同旅游業界,為內地旅客提供更多在港消費的資訊和協助。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表示,為使旅客及市民對在香港購物更有信心,消費者委員會將會檢討保障消費者權益的現行措施,包括如何改善有關條例,以更有效打擊誤導或不良的銷售手法。
香港旅游發展局主席田北俊表示,正在密切關注近日多宗內地游客購物懷疑受騙的事件,他認為可能與內地旅行團“零團費”或“低團費”有關。香港旅游發展局正和深圳旅游局商討,通過宣傳教育,提醒旅客要選擇信譽良好的旅行社。
田北俊說,旅游業議會的扣分制,可能力度不足。日后可考慮即使店鋪未扣滿分,也可以公布名稱,以起到威懾作用。此外,他建議日后對于被扣滿分的店鋪董事,不允許他們再經營同類業務。
針對近期香港旅游界發生的問題,香港中旅集團高級研究員楊海英認為,正值香港回歸10周年和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際,是發展香港旅游業的黃金機會。香港旅游業今后的發展去向,應是重量更要重質,未來旅游發展的目標不應單放在旅客人數的突破上,而是更注重以高質量的旅客服務吸引旅客,特別是高消費的旅客,更注重于推廣投資所得到的實際回報,目標是再度提升香港在全球旅游業中的地位。
業內人士指出,香港旅游業目前正處于一個健康發展的關節點上,可謂喜憂參半。但從香港社會各界近日來對旅游市場出現問題的關注、檢討,以及特區政府為解決問題采取的嚴肅認真的態度與堅定的決心來看,人們有理由相信,香港決不會讓“購物天堂”的金牌輕易墜落。香港社會各界正在認真地擦拭“購物天堂”這一金字招牌,為的是讓它一直閃閃發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