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競技體育早已不再是“一個人的戰爭”,每一個運動員的身后,都有包括教練、器材服務、醫師等在內不計其數的相關人員,對運動員體力、體能、能量動員、肌肉力量和神經反射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提升,其中也包含運動營養。
對于奧運會這樣的國際體育盛事來說,奧運飲食不但要體現當地特色、滿足大家的美食之欲,更要對運動員的身體負責。
不簡單的奧運食譜
“這些都是各個餐飲企業送來的菜品,除了色、香、味之外,更是經過了營養師的鑒定,可以滿足運動員的不同需要。”中國烹飪協會行業發展部主任許云飛指著展示臺上的菜品對記者說道。
這是日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餐飲博覽會上一個名為“2008北京奧運推薦食譜菜品展”的展臺,據了解,上面擺放180道美食,是從全國各地征集的1800多道菜品中精選的,包括西餐、中餐、清真餐、快餐、套餐、點心等。
據悉,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奧運村最高時將容納1.7萬人,每天至少也有1萬人常駐;媒體村中一個較大的村有6000人的規模,這些需要運營企業能夠連續而穩定地提供30天左右的24小時飲食服務,尤其是奧運村的運營企業,奧運會之后還要為殘奧會提供30天的服務。
據許云飛介紹,奧運會期間,奧運村的一日三餐都有著非常詳細的菜單,而且每天各不相同,7天一循環。每份菜單都需要經過國際奧委會的批準,被稱為國際餐。奧運會進行期間,國際區還將設置一個餐廳,專門展示中國各地的菜系、特色菜及名小吃等,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對中國的餐飲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據了解,奧運食譜原則上包括五類產品結構:菜品、主食、冷熱飲、水果、點心,是奧運村運動員餐廳的操作依據。奧運食譜的每個菜品都有質量卡,要求按照標準制作。北京奧組委運動會服務部決定,2008年奧運會在奧運村內的供餐上將采取西餐為主,中西餐結合的方式,其中西餐的比例將占到70%,剩下的30%為中餐。
對于北京奧組委來說,食品安全是奧運飲食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北京奧運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中,有多達8個來自國外的專家,包括美國鹽湖城奧運會專門負責食品反恐、安全保衛的專家,有悉尼奧運會的專家,還有來自國際反興奮劑方面的專家。據透露,這些專家還提出了一個全面的“奧運食品安全保障計劃”。奧運會舉辦期間,還會有一批食品專家將在廚房內對廚師進行現場督導,一旦發現不遵守食品衛生條例的情況將及時予以糾正。
與眾不同的營養
對于普通人來說,奧運選手的飲食是非常具有神秘感的,社會上也經常有利用奧運選手飲食炒作的商業行為。不過專家告訴記者,其實運動員吃的也是普通食品,只是經過了專業營養師的精心調配。
國際認證營養師沈丹從事了多年運動營養的研究,她告訴記者,運動員營養的攝取已成為一門科學。每個國家的飲食顯然要考慮到各自的飲食習慣。但運動員飲食搭配主要是糖、脂肪和蛋白質。像國外的職業運動員,都有自己的運動營養師,飲食結構在訓練、比賽時都會比較均衡。而且歐洲對運動飲食營養方面也有一套科學依據,即使不是比賽期間,運動營養師也會對運動員的營養做出科學的搭配。營養均衡的食譜除了要符合運動員的口味外,更要為大負荷的身體消耗提供能量,而且還需保證肌肉不會損失。
按照一般慣例,營養學將食物分為谷類和薯類;蔬菜水果類;肉、禽、水產品、蛋類;奶類和豆類;烹調用植物油類;運動飲料類;食用糖類等7組,每一個組都有其鮮明的特點,例如,蔬菜水果類主要提供維生素、無機鹽和膳食纖維;肉、禽、水產品、蛋類主要提供優質蛋白質;谷類和薯類則提供熱量。
沈丹表示,一般來說,平衡的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應該占總能量的70%,蛋白質的熱量為總能量的15%至20%,脂肪應低于20%。
不適應普通人
雖然奧運食譜可以滿足運動員高強度運動后的身體恢復,不過對于普通人來說卻并不適合。沈丹認為,運動員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充足但不需過多,脂肪要低,他們的熱卡需要量往往是常人的兩倍以上,而熱卡過剩是都市普通人的普遍現象。
沈丹以著名運動員劉翔的食譜為例說,劉翔的食譜上蛋類、海鮮和牛肉較多。蛋類食品含膽固醇高,不少海鮮的膽固醇含量也高,海鮮、海魚、牛扒、牛柳、草蝦等都是蛋白質食品。因此,鍛煉較少的普通人,以及血脂高、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均不適合該食譜。
另外,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即使是運動員吃蛋白質食品也應有限量。另外,有些海鮮、海魚的嘌呤含量很高,痛風病患者應避免。那些使用噻嗪類利尿藥的高血壓病人,不但要少喝酒,還要少吃嘌呤含量很高的海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