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6-10-18 記者:郭鑫 王攀 李來房 來源: |
|
|
據新華社廣州10月17日電
商務部日前公布《商務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根據綱要,中國外貿方式將發生重大轉變,到2010年,外貿進出口調控目標為23000億美元,年均增長10%左右,進出口實現基本平衡。
但從目前來看,中國外貿順差高速增長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盡管今年9月份的貿易順差額已經從8月份的188億美元下降到153億美元,但九個月來,我國仍然累計實現順差1100億美元,超過了2005年全年的水平。
在15日開幕的第100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上,高速增長的外貿順差已經讓包括鞋和服裝等輕工和紡織類企業感受到巨大壓力。而在過去的20多年里,這類勞動密集型產業一直是支撐中國外貿出口的主力軍。
中山大學國際貿易系主任黃靜波指出,隨著外貿順差的增大,為了保持匯率穩定,中國政府被迫大量增加結匯人民幣的投放,對于宏觀經濟調控的實際效果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一些學界和外貿行業人士也認為,中國以往的出口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要素價格過于低廉為代價的,使得中國在國際分工和資源配置上處于較為被動的位置。
專家表示,中國政府已經開始采取措施應對外貿順差持續高速增長的局面。今年以來,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降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限制部分商品出口等政策,同時研究制定鼓勵企業進口高新技術設備、關鍵部件及在國外合作研發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設備的政策。
黃靜波說,外貿出口高速增長的產業基礎,主要是承接國際制造業向中國轉移形成的,以加工貿易為代表的外向型行業。經過10多年的持續大規模轉移,預計在“十一五”期間速度會有所放緩,從而為中國實現外貿平衡創造條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