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7月20日刊登題為《中國人的減肥欲望令減肥產業垂涎三尺》的文章,文章說1/4的中國人處于超重或肥胖狀態給外國公司提供龐大商機。 在短短幾十年里,中國人經歷了從溫飽到肥胖的轉變。現在,中國人開始減肥了。 從減肥茶到綠豆,各種減肥產品的銷量都在急速上升;健身中心正在以閃電般的速度開業(和關門);越來越多的人前往中醫院,尋求用針灸和拔火罐的方法減輕體重。 根據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的數據,2008年,中國減肥產品銷量增長了10%,達到60億元人民幣。該公司預計在未來5年內,減肥產品銷售的年均增速為6%。 根據2008年一份調查報告,除墨西哥外,中國成年人的變胖速度比任何國家都快。目前大約有1/4的中國人處于超重或肥胖狀態。 美國減肥機構慧儷輕體的教師茅小姐說:“在中國,年輕女孩把體重看作一個大問題,即使她們看上去已經很瘦了。”29歲的孫小姐就是這樣的顧客,她既苗條又嬌小,不過她說:“每個毛毛蟲都有變成蝴蝶的夢想。” 慧儷輕體首席執行官戴維·基希奧夫說,在中國經營的最大障礙是建設一個營養數據庫,給品種繁雜的中國菜評分,比如宮保雞丁和夫妻肺片等外國人不熟悉的菜式。中國的“餐桌文化”使減肥變得更加困難。人們在餐廳就餐時習慣共餐,為了體現尊重會點很多吃不了的菜———這令減肥者更難減肥。 許多中國人與父母同住,媽媽或奶奶負責做飯。要想讓經歷過大饑荒的一代認同脂肪和肉是敵人,這絕對是一件難事。 對于外國減肥公司而言,在13億人身上必定有錢可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