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是擁有13億人口的新興經濟大國,另一方則是深受金融危機影響、僅擁有32萬人口的北歐島國,一項35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卻將天南地北的兩者聯合在一起。6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與冰島央行行長古德芒德松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簽署了金額為35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以推動雙邊貿易和投資,加強雙邊金融合作。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是一種促進金融穩定的新方式,有時候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也可作為雙邊貿易結算。自2008年以來,中國已與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白俄羅斯和阿根廷簽署總額超過6500億元人民幣(合95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 “對于冰島來說,這份協議的分量更大一些。”上海師范大學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孫茂輝指出。冰島央行行長古德蒙森表示,該協議將使得冰島可以使用本幣(冰島克朗)來支付從中國進口的產品,這將改善經濟關系。 古德蒙森表示,自從冰島銀行業2008年崩潰以來,中國一直在與冰島就如何幫助冰島復蘇進行談判。孫茂輝表示:“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外匯儲備充沛讓中國有這個實力來擔當這樣的角色。” 不過對于中國來說,意義可以看得更加長遠些。“沒有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就不可能有人民幣國際化。”陳鳳英強調,“人民幣想要國際化首先要讓人民幣從本國流出去,在資本項目還未開放的背景下,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就是其中一大途徑。” 此外,陳鳳英還表示,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還有利于抵抗游資的沖擊,使得金融市場更加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