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到了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特色究竟是什么?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此間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盡管我國農業生產穩定發展,但是某些農產品的供求出現了較大的缺口。如果不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這種供求缺口在其他方面還會擴大。因此,要加快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提高我國農業生產能力。
陳錫文說,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國現在面臨的局面已經到了非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的時期,發展現代農業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我國的農業資源以及現在的農業科技水平,滿足不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不了13億多人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標志之一是大宗商品的進口數量在不斷增加,最突出的大豆、植物油、棉花。2009年,我國進口4255萬噸大豆、816萬噸食用植物油,按照國內目前的生產水平估算,僅這兩個品種我們就至少相當于在境外用了人家5.6億畝以上的播種面積。國際市場一旦波動,這些進口產品的價格就控制不住。進口農產品,還要考慮復雜的國際關系問題。目前,大豆價格以及和大豆有關的農產品價格都是由國際市場決定,消費的70%以上大豆來自國際市場。進口大豆的出油率一般為20%左右,4000多萬噸大豆大概可以榨油800萬噸左右,剩下的3000多萬噸是豆粕。我國畜牧業發展較快,飼料需求量非常大,豆粕的需要量也在增加。植物油價格實際上也是國際市場在左右。我國棉花生產發展較快,但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棉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大國,生產的棉花保持國內需求沒有問題,但是要想成為紡織品出口大國就需要進口,每年進口棉花多的時候300多萬噸,少的時候200多萬噸,因此國內棉花價格波動很大。
陳錫文解釋說,增長這么快,人們普遍感到憂慮并認為,應該引導農民調整生產結構,在大豆、食用油、棉花不夠的情況下,可以引導農民多生產。這個思路是對的,但是不能脫離現實。中國有多少地?去年年底耕地總面積18.26億畝,播種面積為23.5億畝,那么播種面積怎么分配?首先搞糧食,各種作物按播種面積算,去年畝產330公斤,要產出1萬億斤糧食,沒有16億畝播種面積做不到。蔬菜、油料、棉花、糖料大約分別需要占用2.7億、2億畝、8000萬畝、4000萬畝,而這幾類作物的種植面積沒有一樣是可以減的。
因此,我國只有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產出更多的農產品,才能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才能確保人民生活的改善。從這個角度看,今后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確實到了關鍵時刻,確實任重而道遠。
關于農業現代化道路的中國特色,陳錫文說,一提到農業現代化,人們想到的就是農業歐美化,而中國的國情是,我國有2.57億個農戶,鄉村人口數量達到9.56億。這么多農民,放到哪兒?讓他們干什么?因此,要從中國自己的國情出發,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從經營組織開始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在單個經營主體規模較小的情況下實現現代化,這是國情決定的。當然,也有很多國際經驗值得我國借鑒。
陳錫文強調,農業的發展,要重點解決三大問題。首先,要促進科技進步,提高我國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其次,一定要建立健全能夠調動各方積極性的體制和政策體系;第三,要扶持能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農業經營組織的發展。只有這三方面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中國農業的現代化。
中央一號文件呈現五大亮點
在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說,這次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夯實農業農村基礎是該文件的重心和主題,主要有五大亮點:一是對于“三農”的投入,這次明確提出了提高比例的要求;二是從三個方面擴大了農業補貼的范圍;四是在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方面,明確了兩個重點;五是在農村基礎設施方面,要實施新一輪的農網改造升級工程,財政要對“一事一議”給予獎補,加大力度、擴大范圍、加快推進農田小型水利、農村道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農村危房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