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日前警告說,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還異常脆弱,不排除再度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世界經濟有陷入“W”型衰退即“雙底”衰退的可能。 林毅夫并不是惟一一位近來發出這一警告的經濟學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和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全國經濟研究局前局長馬丁·費爾德斯坦等知名人士近來也都有類似的研判。在當前全球經濟向好發展、樂觀情緒占據上風的情況下,這種警告正當其時。
強勁與疲軟并存
怎樣全面認識當前世界經濟走勢?怎樣才能做到既不失去信心又不掉以輕心?卡恩的一句話或許可以作為注解,那就是,當前經濟復蘇“強勁出乎意料,但疲軟也是事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對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分別為3.1%和2.7%,均大大好于去年的負增長。但世界經濟不僅短期走強難度頗大,而且風險重重。 首先,存在通脹風險。其次,存在驅動力不足的風險。再次,存在高失業風險。 此外,在許多國家,銀行的壞賬問題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房地產市場的泡沫還未完全擠出,新的資產泡沫又開始顯現,迪拜的債務風波和希臘、墨西哥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則提醒人們潛在的金融風險。這些都給經濟可持續復蘇帶來了變數。
重建尚需時日
林毅夫說,重建經濟和就業需要多年時間,“我們不能期待一夜之間就從這場深刻而痛苦的危機中恢復元氣”。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本·伯南克也警告,盡管經濟再次急劇下滑的可能性很小,但“雙底”衰退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所有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核心的因素:實施“退出策略”的時機。這是一個兩難問題。世界銀行報告認為,如果過早實施“退出策略”,經濟復蘇可能夭折。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今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速可能只有5.1%,明年可能只有5.4%,一些國家則可能在“未來一個或幾個季度出現負增長”。 但如果過晚實施“退出策略”,風險同樣存在。世行認為,如果不能及時實施“退出策略”,龐大的貨幣供應將導致全球經濟出現通脹,并形成新的資產泡沫,這將迫使一些國家采取貨幣緊縮政策,由此帶來的結果,“將是新的經濟衰退”。 世界經濟的巨輪雖已駛離最危險的港灣,但用林毅夫的話說,目前仍航行在“未知的海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