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巨無霸正在激進多元化,參與更多“市場化競爭”,以期分散風險、破除壟斷利潤形象。此舉正在得到國務院國資委的默許和指引性支持。 在拿到工商登記號一天后,英大泰和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英大公司”)于昨天正式進軍上海。
這個由國家電網公司下屬的31個子公司共同出資12億元組建的保險新軍正在以閃電手法快速搶攻上海市場。 “我們希望實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有效對接,實現多元化投資戰略。”英大上海公司總經理彭江山告訴CBN記者,不僅要做兄弟公司(國家電網公司的分子公司)的保險業務,還要積極競爭社會客戶,“爭取第一年保費達億元。”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每年保費支出過10億元,這無疑給英達財險雄厚的股東資源支持。“但我們一定要走市場化道路。”英大公司高層說。 “我們支持央企市場化競爭,不要使得央企給外界動不動就是壟斷、獨占印象,其實他們(央企)已經在市場化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國務院國資委官員對CBN記者表示,“否則企業就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上述國資委官員透露,一向被譽為壟斷代表的中國移動公司也在逐步實行市場化策略,以求逐步改變被人詬病的壟斷寡頭形象,“中移動通過與國際企業對標,推行市場化集中管理,僅呼叫中心和網管兩項就節約了50多億元,并通過遞減采購模式又節約了100多億元。” “他們必須逐步采取市場競爭策略,才能應對日后的國際化競爭,不能躺在壟斷溫床上止步不前,當然這種改變需要時間。”上述國資委官員表示。 英達公司高層稱,進軍保險業是希望進行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戰略融合,并借道保險資金投資渠道廣的便利進入更多投資領域。 業內人士在分析國家電網公司聚焦保險業務時表示:“電網建設投資期限長、收益穩定、風險低的特點與保險資金的特征基本吻合,通過組建保險公司可以為電網建設籌集長期發展資金,拓展保險資金投資渠道。” 除了保險業,國家電網公司在證券、期貨、銀行業等領域也多有斬獲。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參股了廣發銀行和華夏銀行,并擁有英大證券,與此同時正醞釀成立基金公司。 央企強大的“資源”優勢使得其市場化的多元化得心應手。據了解,英達公司憑借強大的股東優勢在極短時間內就覆蓋了28個省市的保險市場,“并在一年內實現了行業罕見的扭虧為盈。” 對于央企巨頭低調潛行金融業,國資委采取不支持也不明確反對的默許態度。“他們只有做了很多市場化的行業才能有機會慢慢改變形象,回到市場軌道上來。”國資委官員說。 目前,包括國家電網公司在內的眾多央企巨頭都在期待國家對金融控股集團管制,尤其是對央企成立金融控股集團管制的放松,“尋找合適時機介入。” 據了解,以中石油為大股東的中意財險公司正在積極籌劃進軍上海保險市場。而以華能集團為大股東的永誠財險也在積極引進國際戰略投資者。“我們希望通過引進國際戰略投資者學習到先進的管理技術和市場競爭理念,提高公司市場競爭力。”永誠財險人士告訴CBN記者。 目前,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結合已成為市場發展的大勢,世界500強企業中有80%已成功地實現了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結合。國內企業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資巨擘也都已將目光投向金融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