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此次規劃建設的“四橫四縱”高速鐵路客運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建設包括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的三地區軌道交通,預期覆蓋區域內主要城鎮。 中國鐵道科學院研究員孫寧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介紹說:“我國軌道交通的發展分三個層面。
一是大鐵路;二是城市軌道交通;三是區域城際軌道交通,或者大都市圈交通!彼f,區域城際軌道交通投資主要以地方為主;此外還有制式選擇的問題,即技術方案有必要選擇一種好的制式,各個區域如果運輸距離是相似的,那么制式就應當是相似的,區域軌道交通的站間距較短,列車速度不用太快也不能太慢,200公里的時速就足夠。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高國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這三個地區是國內最大的經濟區,也是三個最大的城市群,是國內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區域,高鐵的修建對三個區域內部的影響很大! 他認為,總體來看,三個區域間的連接也在提升,但是更明顯的是三個區域內部城市間的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使得三個城市圈內部的鏈接程度和一體化程度明顯加快。 對此,高國力列出三方面影響。 首先就是三個城市圈內部的要素流動,體現在總量規模、速度、效益都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升,城市間內部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都有明顯的改觀,這對于下一步城市圈內部的發展和一體化的進程會有實質性的推進作用。 第二方面就是高鐵的連接使得三個城市圈內部的資源配置結構、效率、效益有一個明顯的改進或者提高,包括產業分工和企業布局,由于軌道交通促進一體化進程提升,能夠更大范圍內整合配置資源,選擇更好的布局方案。 第三就是鐵路的修建對于三個都市圈內部城市間的溝通,政府層面、企業層面、體制層面的相互連接擴散和滲透也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表示,此次高鐵路網骨架中將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城市群的軌道交通網。以北京為例,到2012年將會形成一小時、二小時、三小時、四小時城市圈。從北京乘坐高鐵出發,一小時可達天津、唐山、秦皇島、石家莊、張家口、承德等地;二小時可到濟南、鄭州、太原、沈陽一帶;三小時可達青島、南京、合肥、包頭、長春、大連一帶;四小時可達杭州、武漢、西安、哈爾濱等地. 對此,高國力認為,建立短時間即可到達目的地的路網交通最大的意義是進一步強化了三大城市群對于全國的龍頭帶動作用。他說:“由于原來沒有很好的基礎設施銜接,三大都市圈的輻射范圍是相對有限的,現在就能夠進一步強化重點區域的核心作用,集聚和輻射的作用同時得到了擴大。” 高國力解釋說:“集聚就是指能夠在更遠的范圍內、更大的腹地空間里集聚優質資源和優質要素;輻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會把都市圈內部的一些需要轉移的要素和產業在更大的腹地空間上轉移出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研究員劉勇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區域城際軌道交通的發展對城市一體化是有幫助的。他認為,城市群的分工協作范圍擴大就會帶來效益的擴大,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就是生產擴張,市場也要擴大,這也要求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要跟上。 另外,對于區域城際軌道交通發展帶來的最直觀變化的衡量因素,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茅于軾告訴本報記者,最關鍵的就是客流量。他認為,流量高就證明了鐵路發展有了好的效益,要有足夠的客運量,這是最關鍵的,中國人口密度高,客流量是有保障的,從這點來看,區域城際軌道交通的發展以及整個高鐵路網建設都是有效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