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9月15日電
綜合本報駐法國記者顧玉清、本報記者吳成良、牟宗琮報道:根據本月初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新德里小型部長級會議做出的決定,在世貿組織框架內進行的多哈回合談判14日在日內瓦重新啟動。美國、歐盟、中國和印度等主要經濟體的代表聚在一起舉行閉門會議,磋商確定下一階段談判的議程、路線圖和時間表等問題,以尋求朝著2010年內結束多哈回合談判的目標邁進。 當天的會議持續了逾12個小時。由于是閉門磋商,世貿組織沒有對外透露相關內容。據該組織一位官員說,除了多邊談判,在未來數天內,談判代表們還將舉行多場雙邊會談。據報道,與會代表普遍認為,重新啟動多哈回合談判是“一個進步”。
世貿組織總干事表示,距達成最后協議已走完了80%的路程
多哈回合談判又稱“多哈發展議程”,是指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的多邊貿易談判,于2001年11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啟動,旨在推動全球農業、制造業和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建立更合理的多邊貿易體系。但談判自啟動以來屢遭波折,去年7月終因美國在發展中成員農產品特殊保障機制上拒絕讓步而陷入僵局。12月,由于無法彌合分歧,世貿組織決定年底前不再召開小型部長會議,致使2008年內就多哈回合談判農業和非農產品市場準入兩個關鍵領域達成模式協議的目標徹底落空。 重啟多哈回合談判,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嚴重沖擊、全球貿易大幅下滑、失業增加、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背景下實現的。世貿組織成員期望盡快結束談判,維護并鞏固多邊貿易體制,避免貿易保護主義泛濫。據估算,如果多哈談判取得成功,全球貿易由此帶來的增長量能夠在每年3000億至7000億美元之間,將對世界經濟走出危機和蕭條注入巨大動力。 今年以來,為共同積極應對危機,各國多次重申對多哈回合談判的承諾,呼吁早日完成談判。在本次會議召開前,美國表示要對會議做出貢獻,并將任命一位新的駐世貿組織大使,這被看作是一種積極跡象。與會代表們普遍希望此次日內瓦會議能取得進展,并明確表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但是,據來自會議現場的信息顯示,一些代表對本次談判的結果仍持謹慎態度。世貿組織總干事拉米接受媒體采訪時說:“2010年結束談判是否可行?答案是確定的,但我們能否完成這一目標?還很難說。”拉米還指出,多哈回合談判距達成最后協議已走完了80%的路程,他希望談判能在本月下旬取得一些進展。印度商工部長夏爾馬則認為,現在談取得實質性進展還為時尚早,因為發達國家的農業補貼和發展中國家的工業關稅一時都難以消除。
發達成員與發展中成員在農產品市場準入問題上分歧明顯
在此次會議前,世貿組織成員已就整體關稅減讓達成共識,即采取分層關稅減讓的方式:關稅水平越高的農產品,削減幅度越大,反之則相反。雖然該談判得以重啟,但阻力巨大。 發達成員與發展中成員在農產品市場準入問題上的分歧明顯。發展中成員擔心突然出現的農產品進口對其國內農業造成巨大沖擊。發達成員則擔心發展中成員可能通過特殊保障機制,將特殊產品的現有關稅水平大大提高,要求對特殊保障機制的實施加以限制。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認為,重啟該談判的難點主要在于農產品貿易,即涉及農產品的各種出口補貼、削減對農產品生產的國內支持以及市場準入等3個問題。 此外,談判的難點還包括如何對待以前多哈回合談判的成果問題。有的談判代表認為,當前的經濟環境和談判條件都已發生變化,以前談判達成的協議需要修改,甚至重新談判。再有,對于如何完善貿易救濟措施,以便更加有效地制約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和貿易保護主義,也將是談判的一個新難點。 桑百川還指出,此輪談判能否達成最終協議、結束多哈回合談判,關鍵仍在美國,其僵硬的談判立場一度使談判久拖不決。不過,由于美國經濟走出危機困局離不開多邊貿易體制,世界各國期盼發揮世貿組織的功能、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的訴求空前強烈,談判成功的可能性大增。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認為,多哈談判陷入僵局的直接原因是美國不愿意在農產品的特殊保障機制上對發展中國家做出讓步。同時,金融危機也使得發達國家對于多邊談判提出更高的期望。譬如,歐美國家一定要提高和堅持在非農領域以及服務部門中的要價水平,從而強化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分歧,增加了協調難度。 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積極的變化。宋泓說,在金融危機沖擊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多哈回合談判的盡快結束是對世界經濟恢復的最好刺激,也是遏制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劑良藥。隨著世界經濟出現企穩跡象,推動新一輪談判完成的政治意愿正在通過各種多邊渠道得到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