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庫德林6月6日說,如果中國實現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人民幣將有可能成為新的世界儲備貨幣,這一過程可能需要10年時間。
區域化先行
在第13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表示,當前世界需要更多數量的儲備貨幣,以便應對部分經濟體可能出現的問題,可以借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來創建超主權儲備貨幣。 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明顯加速。從相繼與周邊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到人民幣結算試點,特別是今年3月,央行行長周小川撰文說,呼吁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以解決金融危機暴露出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一系列問題。 一位人民幣研究專家對記者表示,盡管國際社會對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持一定樂觀態度,但目前不能完全可自由兌換導致這一過程將很漫長,中國目前尚無實力挑戰美元地位。
穩定幣值
“人民幣幣值在推行國際化的進程中需要維持穩定。”上述專家說。與之觀點相同的還有信達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徐佳蓉。她認為,人民幣長期升值仍是大趨勢,這既是國家實力所在,同時也是貨幣國際化進程中,作為交易結算貨幣與儲備貨幣的內在要求。通過與周邊國家的貨幣互換與區域結算,人民幣區域化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幣值穩定。 自去年7月開始,人民幣兌美元快速升值的步伐放緩已超過10個月。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在即期市場上基本維持在6.82-6.84區間波動。
外儲保值更重要
盤點上周人民幣熱門詞,蓋特納訪華高居關鍵詞檢索榜首。與過去美國緊盯人民幣匯率態度迥異,蓋特納幾乎絕口不提人民幣升值。專家稱,中美在人民幣問題上達成“默契”。 “人民幣匯率依然是中美兩國關注的問題。不過雙方已就這個問題達到一個初步的共識。”中國國情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清議進一步解釋,中國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如果美國經濟不走強的話,那將是人民幣外匯儲備最大的災難。支持美元走強,可能是中國最有利的選擇。 “除了對美元貶值擔憂外,支持企業海外購并資源類資產也被重點考慮。”徐佳蓉認為,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如何使用以確保其收益性與安全性,是中外經濟學家關注的問題。今年美國財政積赤字數預計將達到GDP
的13%。盡管中國目前還在增持美國國債,但增持幅度在減少,結構也更趨于短期化。 清議對記者表示,從美國經濟狀況來看,今年之內我國出口情況不會樂觀,順差將控制在一個小幅增長的態勢。因此人民幣幾乎沒有大幅升值的動力,最可能的情況是,人民幣兌美元在波動中小幅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