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花旗的最近一輪政府救援措施剛剛過去一周,美國政府又在積極考慮在必要時對這家昔日美國最大銀行提供第四次援助。 華爾街日報昨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財政部、美聯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等多個部門上周末已致電花旗高管,探討如果花旗的問題繼續惡化,政府可能需要采取哪些“應急預案”給予進一步援助。盡管當局強調上述討論并非針對當下,而是著眼未來,但亦凸顯出花旗尚未度過史上最艱難的時期。
“壞銀行”仍是備選之一
花旗的股價上周一度跌破1美元,成為“仙股”,因此市場上也再度出現有關政府可能再度出手相救的傳聞。在一片傳言中,美國銀行業監管機構和財政部官員上周末打電話給花旗高管。知情人士稱,上述談話針對的是未來的規劃,不會馬上有新的救助。 據稱,參與討論的有財政部、美國財政部金融局、美聯儲和FDIC。FDIC為花旗在美國的很多存款及其發行的大量新債提供擔保。 政府官員已在考慮,如果花旗的問題加劇,他們可能需要采取哪些新的措施來穩定這家銀行。當局將上述討論稱為是“應急預案”,這些初步的討論涵蓋范圍很廣。知情人士說,監管機構正在努力確保一旦花旗狀況急轉直下,他們做好了準備應對,不過監管機構目前認為這樣的情況不會發生。監管機構說,類似的應急預案應該被視為在金融危機時期政府應該履行的正常職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新的考慮中,有關“壞銀行”的設想再度浮出水面。據稱,當局將考慮在必要時設立一家“壞銀行”,吸收花旗或其他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 目前,各種不同的方案仍在考慮之中。財政部官員已經在研究一種公私合作機制,即設立專門基金收購銀行壞賬。據稱,上述兩種做法可能會平行進行操作,也可能合二為一。
潘偉迪致信安撫員工
不過,花旗高層仍力挺公司。公司高管表示,他們尚未發現公司客戶或交易對手有取消業務的跡象。花旗說,公司的流動資金充裕,資本水平位于銀行業中的前列。 花旗CEO潘偉迪周一給全體公司員工發出一份備忘錄,堅稱當前僅為1美元左右的股價沒有真實體現該行的資本狀況和盈利能力。 “盡管我們已經采取了諸多措施增強資本基礎,但和大家一樣,我也對我們當前的股價表現以及大眾對我們公司財務狀況存在的廣泛誤區感到失望。”潘偉迪在備忘錄中說,“我相信,當前的股價并未反映花旗的真實實力,并未反映我們已經得到增強的資本基礎、我們無與倫比的品牌和人才優勢。” 潘偉迪稱,當前市場處于“史無前例”的動蕩時期,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最終會逐漸仍認可花旗的價值。 對于美聯儲正在對近20家美國大銀行開展的“壓力測試”,潘偉迪稱,花旗本身已經用比美聯儲設定的更加悲觀情境進行了自我壓力測試,并稱“我們對資本實力充滿信心”。 按計劃,監管部門將在最近兩個月對花旗等大銀行進行“壓力測試”,以判定它們在嚴峻經濟環境下的長期生存能力。最終結果可能在4月份出臺,但政府并不強制要求某家銀行公布測試結果。
“仙股”風險仍未消除
周一,花旗的股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收于1.05美元,較前一日即便持平。該股仍未脫離跌入“仙股”的風險。 5日,花旗股價盤中首次跌破1美元,至0.97美元,收盤下挫9.7%,勉強站在1美元上方,報1.02美元。進入3月份以來,花旗的股價一直在1美元附近徘徊。 花旗曾經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其股價在本輪危機爆發前曾經達到55美元左右,公司的市值高達2770億美元。但到目前,市值已縮水至僅為55億美元左右。受累金融危機,花旗過去五個季度的凈虧損額高達375億美元。 今年1月,花旗集團與摩根士丹利就合并雙方經紀業務部門達成協議。此后,花旗集團宣布把旗下業務一分為二,將集團拆分為花旗公司和花旗控股兩家公司。為了拯救花旗,美國政府也是“煞費苦心”。自去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政府已先后為花旗共注資450億美元,并為其提供總額為3000億美元的資產擔保。2月底,美國政府與花旗集團達成股權轉換協議,政府在花旗集團中的股權比例將升至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