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2-17 作者:陳其玨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備受外界關注的中俄“貸款換石油”談判有望在本周重啟。記者昨日(2月16日)從中石油集團確認,以俄羅斯能源部部長謝爾蓋·什馬特科為首的俄羅斯代表團本周將來華,就中國為俄兩家石油公司提供250億美元貸款一事再次會談。 兩家俄羅斯石油公司分別是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和俄羅斯石油公司。 早在今年1月份,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總裁尼古拉·托卡廖夫表示,中俄的貸款會談已經到了需要政治協商的水平,俄中兩國能源部部長應該最后對此次會談做出結論。 此后的2月2日,什馬特科對外表示,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將繼續與中石油集團就“貸款換石油”協議舉行談判。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會談也可能是中俄去年10月28日簽訂的《關于在石油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在今年3月份過期前的最后一次談判。根據上述協議,中國將分別向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提供150億美元和100億美元的貸款,以換取未來20年內從俄羅斯進口3億噸原油的合同。 上述協議簽訂后,中俄之間開始了“拉鋸式”的艱難談判。在去年的10月、11月和12月,雙方進行了三輪談判。據報道,第一輪談判在“采用固定利率還是浮動利率”問題上出現分歧,11月12日,談判宣告暫停。11月23日重啟的第二輪談判再次絆腳于貸款利率,俄方要求享受政府援助性質的貸款,中方則認為貸款應按照商業化原則操作。 一位接近談判的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為了盡快促成談判進展,中方已經同意采取固定利率,并愿意將利率區間降到5.5%至6%之間。但俄羅斯希望進一步壓低貸款利率。 另一個分歧則是供油方式。俄方要求所有原油都經由“泰納線”原油管道中國支線輸往中國,中國要求兩國的長期供油合同應當爭取在管道運輸之外,繼續進行鐵路原油運輸。 “這次談判不僅對中國,對國際石油的定價也可能帶來影響。”能源戰略專家武建東教授告訴本報記者,中俄最后達成協議的原油進口價格可能非常低。如果談判成功的話,則意味著中國在未來20年中都可以獲得穩定的油源,這個消息無疑會導致國際油價更加疲軟,中國也沒必要急于進行石油儲備了。 另據消息稱,俄羅斯一家國有銀行可能會提供還貸擔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