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國公司派駐中國的外國高管中,英國人甘博仁(Alastair
Campbell)絕對算得上“中國通”。早在1973年,他就作為文革后第一批歐洲友人來中國學習文言文;參加過“批林批孔”運動,在中國農村與農民一起割過草;參與過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建設,在北京天橋下聽過快板書;而他這個頗有中文底蘊的中文名,來自上世紀70年代一位駐倫敦的中國官員的靈感…… 作為安可(北京)咨詢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甘博仁對中國市場再熟悉不過。在他過去3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投行咨詢業,而且大部分業務都與中國有關。甘博仁把自己的夢想和精力與中國緊緊捆綁在一起,“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來到這個國家,就好像回到家鄉似的。”
中國社會轉型的親歷者
甘博仁在中國的職業生涯從一家顧問公司開始,公司主營業務就是幫中國企業把產品賣到國外。他還在業余時間為BBC工作,這份兼職工作持續了三四年,用甘博仁的話說,這份工作主要是讓自己保持對中國歷史的興趣。 上世紀80年代,甘博仁在中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那個時候國外企業在中國可以賣商品賣技術,但不能投資。我們的主營業務就是根據政府的需要,到外國找到合適的商品!碑斖馄笤谌A投資的閘門打開后,最大的問題就是投資者的熱情不高。甘博仁清楚地記得,1982年前后如何艱難地說服汽車廠商在中國投資建廠。而現在,甘博仁則深深感覺到國外投資者在中國的熱情普遍過高了。面對眾多想要在中國市場上大展拳腳的跨國公司,甘博仁會以自己的經驗提醒對方,要放慢腳步,控制速度。 2004年,在咨詢行業如日中天的甘博仁,52歲的他選擇改變自己的職業經歷,接任湯姆遜公司中國區總裁。好朋友Frank
E. Dangeard和Julian Waldron坐鎮
“江湖”,是甘博仁選擇湯姆遜的理由。當時,二者分別是湯姆遜全球總裁和全球高級運營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在朋友們的眼中,這個從1978年小平同志宣布改革開放的那一天開始就一直幫助歐洲企業將技術和產品傳播到中國的英國人,正是湯姆遜中國區總裁的最佳人選。 在湯姆遜4年的工作經歷讓甘博仁收獲很多。他在中國做生意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中國生意文化的理解,學會如何與政府打交道,如何與中國人做生意。更重要的是,他還學會了在中國市場上永遠保持耐心和韌性。
有長遠戰略眼光的生意人
今年8月,甘博仁加盟安可(北京)咨詢,主要職責是幫助跨國企業在華拓展業務和尋求戰略伙伴,同時幫助中國客戶解決在海外市場上遇到的一些問題。這對于和中國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來說,顯然游刃有余。 面對中國多年來連續兩位數的GDP增長率和13億人口組成的龐大市場,有太多跨國公司對中國充滿興趣!拔覀兊膹婍検峭顿Y咨詢和政府關系咨詢。”甘博仁說,這一強大的政府關系優勢,使得安可的客戶主要集中于受政府監管比較嚴格的行業,如金融、零售、電信、醫藥等。 除國外客戶,安可也有中國客戶,做回老本行,甘博仁侃侃而談!敖陙恚袊髽I‘走出去’是企業發展的新趨勢。但由于對國外市場和監管規則不了解,往往會遇到很多障礙。 曾經轟動一時的中遠在美受到不公平待遇,可謂安可幫助中國企業海外擴張的經典一役!爱敃r,中遠遭受美國貿易法的不公平和歧視性待遇,而美國有關決策人和媒體也對其抱有無端的負面理解和偏見,認為中遠作為一個國有企業,其行為代表中國政府利益,且違背市場原則。”后來,安可通過在美國國會和聯邦政府機構直接游說,以及為中遠重新定位等,改善決策層和媒體對中遠的印象,終于令美國政府取消對中遠的歧視性待遇,媒體報道也趨于正面!鞍部蔀橹羞h與美國政府和國會議員間建立了坦誠的溝通渠道!敝羞h美國公司總裁張立勇如此評價。 “在中國近20年的發展壯大中,我們的年增長率基本上都在15%以上!边@是讓甘博仁值得驕傲的,同時也讓他對未來更寄予厚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