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1-19 作者:吳冰 李剛 來源:人民日報 |
|
|
本報廣州11月18日電 “最近,我們的訂單沒斷,還接到了明年的訂單。除了自己開足馬力生產外,還請周邊200多家小廠代工。”在廣東東莞大朗鎮毛織企業穎祺實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陳經理對記者說。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導致我國許多出口企業受到影響,但記者在這里發現,500多臺先進的電腦編織機正在不停運轉,辦公樓大廳、過道里也堆滿了原料和包裝箱。 不僅僅是穎祺一家企業,記者在大朗鎮毛織企業采訪時聽到的最多聲音就是,“訂單太多做不完,要經常加班。”以東莞大朗鎮為中心,聚集了近萬家毛織企業,毛衣年銷售量超過12億件,60%出口,被稱作“世界毛織之都”。由于這里的企業較早實施了產業轉移升級和擴大內銷,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業配套能力明顯增強,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的態勢下,多數企業仍能內外銷兩旺,轉“危”為“機”。 據大朗鎮黨委書記尹景輝介紹,對毛織企業來講,企業的競爭力多半來自生產技術的提升,自2005年以來,大朗鎮毛織企業投資15億元購進電腦編織機,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目前穎祺公司的產量已經增加了3倍,接單能力大增,企業的利潤率提高到25%。 以市場為導向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為大朗毛織業提供了良性發展的前景與空間。在2006年大朗鎮便開始通過政府推動和企業主導相結合,按市場規律推動產業轉移和升級轉型,位于粵西山區的東莞大朗(信宜)產業轉移園已吸引了12家企業落戶,轉出了織片、縫盤等勞動密集型工序,解決當地就業5.5萬人。 開拓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進一步增強了大朗鎮毛織品抵御金融危機影響的能力。大朗鎮從2005年開始幫助企業加強研發、創立自主品牌以擴大內銷,目前內銷已占大朗鎮毛織品銷量的40%。圣旗路公司加盟部柯經理說:“由于國內消費者的品牌意識不斷增強,公司對明年的銷量充滿信心。” 為了推動毛織產業結構從加工制造環節主導轉為研發和市場主導,大朗鎮于2006年成立了東莞市毛織服裝設計師協會,研究服裝流行趨勢,定期開展職業培訓。大朗鎮目前擁有1000多名中高級設計師,1萬多名技術骨干。全鎮87家規模以上毛織企業設立了研發設計部門。
|
|
|
|